影像志·我们的五星红旗|800米悬崖,一梯天堑变通途
2019/09/11 13:14  交汇点  

  

  国旗映照,山上是家,山下是未来

  800米悬崖,一梯天堑变通途

  

  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触目惊心地横在眼前,抬头群山蔽日,迈脚万丈深渊,孩子们上学需要在藤梯上手脚并用地爬四五个小时。(视觉中国图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因为这段艰难的梯路而被外界熟知并被称为“悬崖村”。(视觉中国图片)

  

  悬崖绝壁,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村里插上第一面国旗的姑娘叫吉伍尔洛,她也是嫁进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2016年9月,吉伍尔洛通过考试,成为悬崖村第一名幼教老师,她在幼教点挂起了国旗,悬崖村的孩子们从此拥有了和祖辈们不一样的童年。这面国旗是一个标识,为孩子们引路,更是村民们的希望。

  

  布且的父母早年在外地打工,因为不识字屡次受挫,他们便坚持让布且到山下读了小学和初中。“我爸带一根绳子,一头系在他身上,一头系在我腰上,有的地方实在太危险走不了,他只能背着我走。”花四五个小时爬藤梯下山上课让年幼的布且心有余悸,甚至一度怀疑父母并不在意他的人身安全。如今,村里同龄人中还在读书的就只剩下布且一个,他逐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想考上大学报答他们”。

  

  走过艰险求学路的还有布且的堂妹某色拉作。见到拉作的时候,她刚从另外一个镇上赶集回来,背篓里装着一只土鸡。“马上要去县里读初一了,开学前多为家里做点事。”小姑娘的笑容里装满大凉山明亮的阳光。前两年因为参加一档电视节目的录制,拉作去过北京,就此埋下了关于未来的种子,“想去北京读书,然后回悬崖村当老师”。

  

  2016年8月,凉山州、昭觉县两级财政决定投入100万元修建钢梯,替换原来的藤梯。但是,由于悬崖村的特殊地势,许多外地工程队望而却步。村民们并没有泄气,主动出工出力,某色伍哈更是像当初支持儿子布且读书一样全力支持为悬崖村架路。悬崖村的村民成了修路人。修路背钢管带水不方便,伍哈因为天热口渴好几次差点昏厥,实在渴了就捡别人丢掉的矿泉水瓶,往嘴唇上滴几滴润一下。

  

  在幼教点猎猎红旗映照下,经历了近10个月“愚公移山”般艰辛的修建,消耗近6000根、120吨钢管的钢梯投入使用。和原来的藤梯相比,钢梯裁弯取直,平稳好走,还有安全扶手,喷上防锈漆后寿命可达10至20年。山上是家,山下是未来。

  

  2556级钢梯彻底改变了悬崖村。村民家家户户安装了光伏发电,接通了手机电视信号;政府还投入70余万元,修复山下苏巴姑电站废弃索道,用于建材、化肥等生产生活物资货运,一次可承载2吨以上货物,单趟运输只要60分钟。

  

  钢梯来了,网络通了,智能手机普及开来,悬崖村的年轻人玩起了直播。

  

  21岁,拥有20万粉丝的彝族小伙子俄依体通过直播,成功地把悬崖村“出品”的青花椒、核桃等农产品卖到了祖国的天南海北。

  

  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给悬崖村带来新的经济来源。

  

  9月,从悬崖村幼教点毕业的孩子们在山下勒尔村小学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和山上制高点的国旗遥相呼应。连接两地的钢梯,正是悬崖村人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民们的天地不再局限于原始村落。悬崖村的未来,褪去斑驳,欣然美好。而悬崖村下一代的命运,正在改写。

  

  出品人:双传学

  总策划:顾雷鸣

  总执行:陆 峰

  统筹:陈炳山 戴军农

  撰稿:黄欢 范杰逊

  摄影摄像:刘莉 韩军

  文字统筹:韩 涛

标签:
责编:王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