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57)|以电磁之能、微纳之力报效国防建设,他为强军装备亮眸点睛
2022/12/01 10:27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姓名:周浩

  出生:1988年

  职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简称“十四所”)阵面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见到周浩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四周布满蓝色锥形材料的微波暗室内测试装备性能。“就如同剧院里用凹凸不平的墙壁设计来吸收声波从而减弱回声一样,这些尖锥材料也是用来吸收装备辐射出的电磁波,避免其来回反射,从而营造出一个理想的测试环境。”周浩所从事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日常研究的对象就是他口中说的电磁波。“发现电磁场的存在,并且通过调控电磁场实现远距离的无线传播,最终达到感知和交互的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周浩的青春奋斗故事,起步于对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的好奇,成长在国防电子装备建设的伟业之中,磨砺练就出一身报国本领。

  初识电磁,探索科技奥妙

  周浩告诉记者,“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方程,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统一了电与磁,改变了人们对电磁现象的认知,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打开了人类社会研究并利用电磁现象的大门,才有了现代的信息社会。”

  周浩(右一)在工作中

  2010年本科毕业后,周浩进入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洪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继续深造。在周浩的世界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充满了无尽的奥妙,“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媒介,通过对电磁场的精准调控,我们可以把海量信息注入这个媒介中,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我们也可以像蝙蝠利用声波躲避障碍物一样,利用电磁波在物体表面的反射,通过测量回波信息,提前发现远处的目标并实现预警功能。”

  攻读博士期间,周浩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技术研究中,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论文,两次荣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他还曾赴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也正是这次交流经历,他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ebeiz教授的讲座上第一次接触到相控阵微系统技术。“相控阵技术是电磁领域能够提供的最为先进的电子系统之一,通过人为控制天线阵列中各辐射单元的幅度、相位,能够实现可捷变的定向波束,在现代通信及雷达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系统技术则能够发挥半导体集成工艺的优势,将相控阵系统带入新的发展阶段。”初识相控阵微系统,为周浩今后的研究工作埋下了伏笔。

  少年壮志,满怀报国热情

  “投身国防!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博士毕业后,周浩加入了十四所,从此扎根雷达装备领域,投身强军兴军伟业。年少的梦想得以在这片军工沃土上开花、结果。

  “我国海、陆、空、天的领土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雷达装备必须占得先机、克敌制胜!”周浩所在的十四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雷达工业的“老母鸡”,七十余年来为国防建设贡献了大批精良的雷达装备。

  “作为军工人,电子强军、科技报国是我们的理想信念,为国家提供能打仗、打胜仗的雷达装备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工作后,周浩主动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电科微系统技术专家,担任十四所阵面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协作创新,勇作开拓先锋

  将鸡蛋大小的相控阵模块变成黄豆粒大小,有什么样的意义?又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将微系统技术应用到相控阵系统的初衷,是以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能效去承载更庞大、更复杂的系统功能。”周浩解释道,“任何飞行器对雷达载荷的体积、重量都有限制,哪怕是将现有雷达载荷的尺寸、重量或者功耗缩小一半,都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空间、重量以及能耗资源,带来系统能力的提升,看到更远处的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互联方式,系统内部的集成逐步趋向于无引线互联方式。”周浩告诉记者,比如从16M优盘到2T固态硬盘的巨大容量变化,就是得益于微纳尺度的集成工艺进步。“传统的存储颗粒,通过三维堆叠的方式,进行近20层的高密度互联,集成技术的革新最终带来了存储容量的大幅增长。”

  2018年初,周浩提出的微系统相控阵科学构想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并被任命为微系统共性技术团队的负责人。“领导当时问我,给你三年时间和一个跨专业的青年骨干团队,有没有信心做一个实物出来?我当时想都没想就马上答应了。”

  “我们希望颠覆雷达系统中射频、处理等组成的集成方式,更加适装于我们海、陆、空、天等各种应用场景平台。”周浩和记者解释道,系统硬件的集成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力,赋予系统更多功能。

  “微系统的集成,已进入半导体范畴,深入到微纳尺度。”集成度的提升,也让周浩和团队的研究工作难度大幅上升,几座“大山”挡住了面前。“微系统相控阵难以划分出清晰的专业界面,多专业协作要求高。另外,基础储备少、工艺不成熟,三年的时间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设计问题,还涉及到材料和工艺的提升,所有的难题都需要团队成员紧密协作,逐一攻克。”

  在周浩的带领下,这支80后、90后的青年团队在约定的三年时间内,如期实现了体积倍减、性能倍增的目标,阶段性的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青春实干,终成青年表率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短短的六年,周浩已经快速成长为青年军工人中的优秀代表。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共授权专利2项、受理专利6项,荣获中国电科青年五四奖章,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我觉得,梦想、创新与实干正是当代青年最为重要的三个品质。”作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周浩始终聚焦国家需求,针对国防需要开拓创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不断产生新的科学设想,不断将设想落地,不断把成果应用到实战装备之中。”

  对于新一代青年,周浩给予了恳切的期盼,“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基于广泛调研提出新的构想,通过实干和奋斗,把构想变为现实,把成果转化为装备,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周浩对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他说:“我将坚定电子强军、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预警探测引领者的使命责任,勇于担当、协同奋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张宣 程晓琳

  视频:王子杰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