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㊺|从“小伙计”到“大总管”,“90后”小伙在海上搭建起“钢铁城堡”
2022/09/08 06:56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沈佳伟

  出生:1993年10月

  职业: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计划主管

  海上石油钻探、海上风力发电、海上能源开发、深海渔业……这些深海作业项目的开展,无不依赖于特定的海洋工程装备平台(以下简称“海工平台”)。这些海工平台水面以上的部分往往能高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从空中俯瞰,每一座海工平台都如同一个巨大而宏伟的海上钢铁城堡。

  海工平台从图纸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再到组装建造,通常需要数千人年复一年的接力劳作。“90后”青年工程师沈佳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不仅亲历和见证着一座座海工平台在船坞里拔地而起,也通过每一道电焊火花和每一颗拧紧的螺栓,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倾注在生产一线。“很荣幸,‘大国重器’的诞生也有我出的一份力。”这是沈佳伟最光彩、最骄傲的青春宣言。

  想当“大管家”要从“小伙计”做起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是拧螺栓

  2015年,刚从江苏科技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的沈佳伟,来到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从事起一份和自己所学专业非常对口的工作——造“大船”。

  从小到大,沈佳伟一直认为机械有一种独特的浪漫。他不仅痴迷于学习和研究机械,还特别喜欢搭模型。大学期间,他自己动手拼了很多船舶的模型。在校内一次职业规划演讲比赛中,他还凭借别出心裁的模型展示获了奖。

  浓厚的兴趣和打小深植心中的梦想,驱使着沈佳伟毕业后投身船舶制造相关行业。然而第一次来到中远海工基地,沈佳伟却发现海工平台和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样。

  “我的专业偏重于船舶制造,但海工平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船’,它们有方形的、‘四条腿’的、圆筒形的等等。海工平台很少有自己的动力系统,往往需要靠拖船或者驳船运到指定海域开展作业。”这种认知上的落差,反倒一下子激起了沈佳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他特别想去认识和了解这些海上的“大家伙”,“我来的第一天就感到非常兴奋,非常想上平台去看看。”

  然而兴趣和工作是两码事,8月份正式入职之后,沈佳伟经历了特别考验人的见习阶段。沈佳伟当时的岗位是钳工,需要在生产一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最基本的工作内容。“那个时候每天都在平台上拧螺栓,除了下来吃个午饭,从早到晚一直待在施工现场。一整天的螺栓拧下来,手会不自觉地颤抖。”沈佳伟回忆道,“平台到了组装阶段,到处都是裸露的金属,八月份的大太阳一晒,内部和烤箱一样,每天都是大汗淋漓,衣服从来就没干过。”

  除了难以忍受的高温,施工现场还充斥着打磨的粉尘、焊烟和电火花,噪音、味道都很大,因此每次上施工现场,所有人员都必须“全副武装”——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猪鼻子”式口罩,一样也不能少,即便大夏天也是一样。

  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没有将沈佳伟的意志力击倒。如今,回首刚参加工作的日子,沈佳伟反而心怀感激。“想要成为‘大管家’,必须要从一线的‘小伙计’开始干起。因为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必须要对工作内容有最充分的了解,必须自己上手做过。”沈佳伟坦言,“我自己也是从一名工人开始,先负责一块小区域、再负责大一点区域,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工作经验的。”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用专注和严谨擎起“大国重器”

  2016年2月,沈佳伟被调派到区域主管的岗位上。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将设计图纸消化理解,用工人能够准确理解的方式转达给他们,同时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如果说以前需要自己动手拧螺栓,那么作为区域主管,则需要对每个螺栓拧多紧、施加多少的扭力,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把关。”沈佳伟说,中远海工基地研制出来的海工平台之所以能够被誉为“大国重器”,靠的就是在质量和细节上下足功夫,“小到一枚螺栓、一根管线,大到一台设备、一组分段,都必须严格符合要求,都倾注着工程师和工人们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

  在区域主管的岗位上,沈佳伟先后参与了国内首个EPC总包圆筒型FPSO“希望6号”、全球首制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国内首个13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01”等项目的设计建造工作。令沈佳伟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铁建风电01”,海上风力发电的风车桩体、扇叶都要靠这类风电安装船运到海上进行组装。为此,“铁建风电01”配备了一台1300吨的吊车,吊臂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平躺放置,并在其顶端的滑轮上穿引一根钢丝绳,这根钢丝绳必须在绷直的状态垂直穿过滑轮。

  “这可不像我们系鞋带,穿孔的时候松垮一点无所谓,最后扯两下再拉紧。钢丝绳如果这样操作,很有可能会损坏吊臂原有的受力结构。”沈佳伟回忆道,当时最佳方案是用一个临时搁架来支撑吊臂,但制作临时搁架周期太长且材料不足,只好放弃。然而,没有搁架就意味着在给钢丝绳上预紧力时,吊臂需要慢慢收小变幅才能吊动压铁,同时,吊臂下方约300吨的配重块也要随之不停移动才能实现垂直穿引。这一施工条件难度极大,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安装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吊车能否按时安装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的交付。“我心想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于是赶紧联系工艺工法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让300吨的配重块实现同步移动这一难点。”沈佳伟说,会议从上午9点持续到晚上10点半,一个个想法被提出又被否定,一轮轮计算推翻又重来。最终找到了可行的施工方案:将一辆380吨液压平板车吊至坞内,再把压铁固定在液压平板车上,在吊臂收小变幅的时候,液压车跟随吊钩位置同步移动。最终,经过3个日夜的不间断施工,大吊主钩钢丝绳穿引工程顺利完成。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凭借着这股主动作为的干劲和韧劲,沈佳伟不仅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员”,还在2021年荣获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不推诿、不放弃

  用高度的责任感守卫工期按时完成

  如今,沈佳伟已成为公司的计划主管,也迎来全新的挑战。

  海工平台的建造是一项极度庞大的工程,包含了非常繁杂的节点,分段合拢、总组……每一步都需要按照计划进行。“一个海工平台项目可能涉及到三四百个分段,计划主管的任务就是统筹全局,安排每一个分段的组装。”沈佳伟说,由于工厂的施工场地、设备和产能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分段都同时进行组装,因此需要将每个阶段的组装计划精确到天,做好人力和物资的编排。沈佳伟也由此真正成为了海工平台建造项目的“大管家”。

  有了沈佳伟和同事们的统筹协作,海工平台的建造才能像抹蛋糕一样,从底往上一层接一层有条不紊地建造起来。然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受疫情延误物资到货晚、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无法施工……意想不到的状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原本几天的工作量有可能被压缩到几个小时之内,我们就需要连夜加班加点地调整计划并组织施工,通宵达旦也要保障整体工期不被打乱。”

  每当遇上这类突发情况,沈佳伟有时也会感到“压力山大”。但转念一想,计划主管就是处理应对突发状况的“消防员”,如果每一座海工平台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建造,也就不需要计划主管了。“因此对于一名计划主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想的不应该是怨天尤人或者推诿他人。主动作为的担当姿态、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才是胜任这份工作必备的素质。”沈佳伟说,“我自己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自己今后可以继续带着这份责任和决心,用实干成就梦想,为打造出更多的‘大国重器’再添一份力。”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陆威

  视频:邓宇轩

标签:
责编:肖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