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㊶|从“靠江吃江”到“爱江护江”,她成功破解紫黑珍珠背后的“寄生鱼密码”
2022/08/11 07:02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郑冰清

  出生:1995年12月

  职业: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无锡市人大代表、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小小的紫黑翼蚌,如何改变我国淡水珍珠高产低价的困境?生长在美洲河湖的珍稀鱼类,如何漂洋过海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发展专业的郑冰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以来,郑冰清秉承着长江儿女从“靠江吃江”到“爱江护江”的赤子情,始终将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新时代渔民的青春力量。

  祖辈的长江情

  让她与渔业繁育结下不解之缘

  郑冰清自小在长江边长大,但真正与水产繁育结缘,则是来自爷爷郑金良的言传身教。郑冰清从6岁开始,每年春天都会跟随爷爷去长江边放流。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郑冰清看着爷爷穿着胶靴,驾着一艘小船,将自主繁育的河豚放生长江。“靠江吃江”是江阴渔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然而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环境恶化和非法捕捞,有“长江三鲜”之称的刀鱼、河豚和鲥鱼日渐绝迹。而在那时,自主放流还是一件稀罕事。对长江怀有家园深情的爷爷,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一方水清鱼跃。

  “恢复长江以前的渔业资源,是我们养鱼人的责任。”郑冰清在爷爷的谆谆教诲下,开始跟着爷爷学习“长江三鲜”的人工繁育方法,当起了长江的“小小守护者”,每年繁育放流的鱼苗数量也由数十万尾增加到数百万尾。

  (郑冰清与爷爷郑金良)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爷爷是一位善于钻研的渔民,他整日蹲在鱼塘边观察小鱼苗的成长动向,历经上百次的实验找到符合鱼类生活特性的培育方式。”郑冰清回忆道。这种“老学究”般刻骨钻研的实践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郑冰清在职业生涯上的探索。

  在众多色调单一的淡水珍珠里,小巧细腻、色泽独特的紫黑珍珠格外罕见,而它们来自于紫黑翼蚌这种大型淡水贝类的精心孕育。

  然而国内缺乏紫黑翼蚌繁育所需的寄生鱼——淡水石首鱼,郑冰清便利用大学暑假的间隙,前往美国学习紫黑翼蚌的引种驯养。“大学期间我就参与了闻海波和徐跑老师的实验研究,最终取得了紫黑翼蚌繁育技术的突破。”

  紫黑翼蚌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不仅促进了紫黑珍珠的产业化发展,打破了淡水珍珠市场上颜色单一、高产低价的困境,也让郑冰清认识到了“物种密码”的魅力。2019年,郑冰清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鱼类发展专业的研究生。“我想把科研成果尽快运用到养殖实践中,学以致用,更好地回馈家乡水产产业的发展。”郑冰清说。

  (郑冰清参加渔院学子“长江大保护”科普行)

  夜以继日的努力

  让淡水石首鱼走进千家万户

  南农读研期间,郑冰清加入徐跑教授的团队,攻克了淡水石首鱼的繁育研究。淡水石首鱼口感清爽、脂鲜肉嫩,营养价值高,近些年频频被端上国人的餐桌,滋润着国人的味蕾。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原产自北美洲中大型河湖底部的淡水鱼类,是唯一可以在淡水里生长的黄鱼品种。市面上售卖的淡水石首鱼往往价格昂贵,为让国民享受到味美实惠的佳肴,郑冰清所在的导师团队开始从美国引进淡水石首鱼。

  早上8点翻淤泥、调藻类浓度,下午制作培养液......郑冰清全身心浸泡在实验室里,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时常把自己搞得满身鱼腥味。枯燥艰苦的科研生活,却让郑冰清感觉到异常充实。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实验团队终于在2019年5月,成功突破美墨科研人员十余年未能攻克的繁育技术。

  (郑冰清坐在显微镜前进行培育实验)

  “淡水石首鱼可以在淡水中养殖,对于江浙地区不靠海的渔民来说,是一种养殖性价比很高的鱼类;其次,淡水石首鱼生长速度很快,蒜瓣肉质的口感足以媲美国内野生黄鱼。我们人工繁育出来的淡水石首鱼更加经济实惠,完全可以满足百姓对黄鱼的需求。”郑冰清绽开笑颜,骄傲地介绍道。

  坚守与创新

  为长江大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为将自身所学与践行长江大保护相结合,郑冰清暗暗立志做“新时代的渔民”。在郑冰清的繁育基地,她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将无人机、无人船和自动投饵设备,投入到河豚、鲥鱼、刀鱼等鱼类的培育中去,全环节实现90%的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郑冰清在养殖基地)

  一尾小小的鱼苗成长为“气鼓鼓”的河豚,需要经历两年的培育。郑冰清及其团队通过人工授精技术,使一条河豚可以培育三万颗以上的受精卵,成活率在80%左右。繁育效率的提高,让河豚成为市民餐桌上留得住的珍馐美味。

  “做好新时代的渔民,不仅要在繁育环节发力,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作为在长江滋养下长大的江南姑娘,郑冰清始终不忘反哺母亲河。在他们养殖的河豚中,八成以上被放流到长江。如今,参与无偿放流的渔民越来越多,江水越来越清,物种也越来越丰富,长江水域生态也日益改善。

  郑冰清还借着电商直播带货的风潮,在抖音上开设了“冰清旗舰店”官方账号。在这些小清新风格的美食视频中,她一袭清爽利落的白衫搭配牛仔裤,时而置身田野间采摘新鲜时蔬,时而围在灶台前生火做饭,案板上的鱼肥美多汁,总能引起粉丝的饕餮之欲。

  (插入视频gif截图)

  后来,郑冰清开始尝试联合商家进行直播互动带货,疫情期间,一度创下单场销售80万尾鱼的记录。郑冰清和团队不仅进行日常的直播带货,还借助抖音平台给受众科普鱼类保护和科学养殖方法,宣传长江大保护。由于繁杂的实验研究,郑冰清无法每天线上直播,团队便大胆尝试运用“虚拟主播”技术,实现“数字人”带货,收获了不小的反响。

  “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践行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尤其是我们渔民,更要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有序捕捞,捕捞过程中不使用大型杀伤器物。”郑冰清呼吁。未来,郑冰清还将继续致力于长江濒危鱼类资源的恢复。

  悠悠扬子江,泛起的清波承载着渔民的历史,养育了一方水土。而长江儿女们也在回馈母亲河的养育,守住鱼米之乡的一泓天蓝水碧。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周晓雨

  视频:王子杰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