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㊴|从长江到香江,这位江苏青年搭建起内地和香港的“友谊桥梁”
2022/07/28 06:47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邹磊

  出生:1984年

  职业:香港钟山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今年是邹磊来到香港的第11年。11年前,27岁的邹磊自江苏赴香港,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还在担心“能否融入当地生活”;11年后,这位“80后”江苏青年,不仅在香港收获了事业,还结交了一群可爱的朋友、同事。

  从长江到香江,邹磊不仅适应了新的节奏,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搭建起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友谊桥梁”发光发热。

  从长江到香江

  “互相包容与接纳是融合的第一步”

  2011年盛夏,邹磊因工作调任,从南京来到香港。和南京相比,香港更加炎热和潮湿,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更快。面对新环境,邹磊感到新鲜之余,一个担心也随之涌上心头:不懂粤语的自己能否融入集体,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呢?

  香港当地的日常交流为“两文三语”,“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中英文不担心,但是粤语,对于邹磊而言难度很大。“粤语和普通话以及其它方言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昨天’,粤语发音为‘琴日’。还有粤语在时间表述上和普通话也完全不同,这导致我初期经常记错时间。香港同事们对我的语言都很包容,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邹磊告诉记者。

  明确目标后,邹磊首先在日常交流中认真注意对方如何发音,再接着模仿,勇敢开口。邹磊谈道,“无论是学英语或者其它语言,首先要不怕出丑,不怕出错,要敢说。”通过“听”和“说”,邹磊对于粤语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邹磊都能够顺利地进行交流,“香港同事们有时也会用普通话和我沟通,互相学习、一起进步的氛围让我很感动,互相包容与接纳是融合的第一步,尊重与理解让我们之间走得更近了。”

  疫情凸显同胞情

  “任何风雨都阻挡不了我们共同前行的脚步”

  2020年春节前,邹磊早早来到单位,与同事一起筹备支援内地疫情的物资。为缓解湖北地区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香港江苏企业协会青年会联合香港钟山公司,发动香港各界爱国人士参与医疗物资的紧急采购。在各行各业的努力下,短短时间就完成筹集捐资、采购物资、对接医院、安排物流等一系列工作。“当时虽然临近过年,但是很多同事都没有休息,大家都在为筹备物资奔波,对内地同胞们都很牵挂与关心。”邹磊告诉记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第一批1313套防护服最终在春节前点对点直接送达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在那之后,青年会、香港钟山公司还联合香港其他友好团体,累计组织采购和配送2万多套防护服至湖北省多家医院。

  “疫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胞情,感受到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2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突然而至。“这时候采购物资方向变了,我们是从内地采购相应的物资,同时联系香港的热心人士,一起在基层社区向香港同胞捐赠防疫物资。”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见证了内地与香港在疫情中互帮互助的同胞情后,邹磊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同胞之间团结的力量,体会到了城市之间的温暖。“面对大风大浪,要靠众志成城才能更快地渡过艰难险阻。只要我们聚在一起,我相信很快就可以度过危机和困难。”

  “东方之珠”回归25周年

  “搭建好内地和香港的‘友谊桥梁’”

  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邹磊希望有更多内地青年能来香港进行实地交流,也希望香港青年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到内地。“仅仅通过网络了解是不够全面的,我希望等疫情稳定后,两地青年面对面交流,共同为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江苏在港青年代表,邹磊用四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期盼:行稳致远。在邹磊看来,香港最大的吸引力正是“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活力。“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为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在港青年,我将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邹磊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成立于1985年的钟山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驻香港的窗口公司,香港钟山贸易有限公司是其子公司。作为香港钟山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磊同时也是香港江苏企业协会青年会常务副主席。香港江苏企业协会青年会由钟山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8日发起创办,协会通过团结江苏籍在港工作、学习以及与江苏联系紧密的青年,在工作、学习之余关心苏港发展和交流,积极投身各项活动。“作为青年代表,我希望为江苏在港的青年学子搭建一座内地和香港的友谊‘桥梁’,把青春的汗水播洒在‘东方之珠’。”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林惠虹 谭静(实习生)

  视频:刘畅方达

标签:
责编:肖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