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⑮|郁宝锋:即便全“菌”覆没,也要拿出点别人没有的东西
2022/03/02 11:13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郁宝锋

  出生:1988年10月

  职业: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初春,镇江句容华阳镇的一处大棚门口,郁宝锋掀开厚如棉被的门帘走了进去。大棚里温暖湿润、雾气缭绕,郁宝锋掏出手机在屏幕上轻点几下,不一会儿水汽全部散去,眼前出现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大量菌包,破口处大多已长出了圆圆的菌菇。

  “像不像猴子的小脑袋?后面如果长出绒毛就说明成功了。”郁宝锋说,自己眼下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猴头菇的工厂化种植,“虽然目前全国都还没有人摸透猴头菇工厂化种植的方法。”

  (培育中的猴头菇)

  毕业即创业:

  吃准菌菇市场前景,打算“拿出点别人没有的东西”

  80后的郁宝锋始终称自己是一名“农业创业者”。

  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专业的郁宝锋,当年在学校主攻的是食用菌生物工程方向。彼时,郁宝锋曾参与老师负责的“食用菌艺术产品开发”课题,拿到了学校的一等奖。

  “当时我制作的是灵芝的盆景,同时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觉得非常有意思。”从那时起,郁宝锋就决定以后要从事食用菌相关的工作。然而就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临近毕业寻找实习机会时,郁宝锋却没有找到食用菌相关的企业。于是他选择留在了学校的食用菌工厂里,将生产出来的蘑菇、菌类拿去销售,摆了几个月的地摊。

  “我在校内参加过食用菌的创业社团,食用菌的原料采购、生产方式、销售渠道我基本已经摸透。当时我就意识到,食用菌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都比较高,市场广阔、大有可为。”基于这些经验和判断,2010年10月,毕业4个月的郁宝锋成立了句容市首家菌菇专卖店。

  (食用菌产品展销)

  郁宝锋的判断是准确的,毕业即创业的他,店内营业额一路高歌猛进,短时间内便开到了四家连锁店。然而生意一好就会招致同行一拥而上,自2012年开始,食用菌愈发受到市场的欢迎,“市场一打开,大家都开始售卖,我们开在农贸市场里的菌菇直营店利润也越来越少。”郁宝锋说,“2012年,我们成立了句容市润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里收购食用菌,除了零售也开始搞供应,逐渐往产业链的上游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郁宝锋并未就此止步,他认为自己“必须得拿出点别人没有的东西”。当时,句容本地种植的食用菇只有平菇、香菇和金针菇,“起初鼓励农户们种植一些其它品种的菌菇,但没人愿意尝试,于是我决定自己来搞。”郁宝锋说。

  全“菌”覆没:

  十万元积蓄血本无归,小步快跑终于东山再起

  2013年前后,郁宝锋自掏腰包,拿出十万元启动资金租了个小厂房。当时也没有什么合伙人,只有郁宝锋一位股东、一间小厂房和雇来的几名实习生。郁宝锋说:“这十万块钱是前期销售菌菇的全部积蓄,没想到一上来就赔了个一干二净。”

  郁宝锋第一年搞种植选择的品种是猴头菇。据他介绍,猴头菇对于生长环境和所需营养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因此种植猴头菇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全国至今都还没有人摸透猴头菇工厂化种植的方法。“那时市场上的猴头菇,基本都是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所以价格十分昂贵。”

  想要种出猴头菇,首先要通过高压蒸汽灭除料棒里的杂菌,再将猴头菇的菌种置入其中。通过制造出无菌的环境,才能保证猴头菇的生长。然而,郁宝锋创业初期的设备非常简陋,锅炉温度总是升不上去,环境没有达到要求进而导致杂菌污染,十万元亏得血本无归。

  (如今郁宝锋已采用纳米远红外技术辅助生产食用菌,但创业初期是完全没有这些条件的)

  还要继续吗?如何继续呢?重创面前,郁宝锋没有放弃。一方面,他靠着直营店的盈利来反哺研究和生产;另一方面,他的大学老师伸出了援手。

  “老师帮我担保了一笔贷款,并且在种植技术上给予了指点和支持。”郁宝锋说,此外,他调整了相关策略,暂时将菌种的生产委托给更专业的工厂,自己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出菇的管理和销售上,从而降低生产的风险。

  与此同时,郁宝锋将培育的品种从稀有的猴头菇暂时转移到平菇、香菇等入门级的品种上来。“创业不能总想着一步登天,首先要保证核心产品长期盈利。”郁宝锋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这个基础,才有资本去创新培育其它品种。”

  (郁宝锋所种植的姬菇)

  跟“老对手”继续较劲:

  用智能化、工厂化方式种植猴头菇,改变菌菇种植“望天收”的现状

  几年时间倏忽而过,郁宝锋的事业逐渐“回血”,食用菌种植和销售搞得有声有色。这时,他又找上了自己的“老对手”——猴头菇。“就是对这个东西不死心,就是想和它较较劲。”

  2015年,猴头菇的大棚种植已经成功了。但郁宝锋想要更进一步,探索猴头菇的智能化、工厂化种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让猴头菇的价格降下来,进入寻常百姓家。

  (大棚种植的猴头菇收获了)

  “工厂化种植猴头菇是最难的,必须专门研究。”郁宝锋说,由于合作社是非盈利性组织,没法进行人才引进,很难投入研发。于是他在2017年成立了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引进了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庞小博、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王圣及、南京邮电大学生物电子学硕士许有冬等高端人才,并于2021年开始探索菌菇的智能化生产。

  江苏与猴头菇的主产地福建气候不同,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气温低于10℃,猴头菇不会出菇。“这让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想要突破江苏本土种植猴头菇的瓶颈,就必须改变菌菇种植靠天吃饭的现状。”郁宝锋说。

  (食用菇智能化大棚)

  为此,公司开辟了一块新的生产研发基地,由王圣及专门负责智能化系统设计。经过深入研发和不断改良,如今,菌菇大棚里的光线、通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都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监控和调节。“目前我们共计拥有8项食药用菌发明专利、1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2件软件著作了。”郁宝锋指了指挂满了一整面墙的专利证书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公司先后与江苏食用菌研究所和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合作,引进了“沪猴3号”猴头菇、灵芝、蝉花虫草、台湾秀珍菇等各类菌种。通过智能化生产引领,再加上帮助本地农户销售食用菌,公司的年总产值已达1000余万元。“目前有30多户、100多人跟着我们一起干。遇到定制的新品种,我们还会将种植技术教给农户,带领大家一起创收。”郁宝锋说。

  (农户培训)

  如今,郁宝锋最新种植的这一批猴头菇还在培育当中。“后期这些猴头菇如果长出绒毛,就说明我们成功了。”郁宝锋说,希望将来自己摸索的食用菌智能化、工厂化生产技术成熟之后,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我的心愿就是以本地为中心,打造一个智能化展示基地和职业农民的培训基地,以此为基础做好技术服务,造福更多的食用菌领域的从业者。”

  点我,和郁宝锋、和更多小伙伴一起语音“聊天”吧

  80后、90后、00后:

  强国路上奔跑的你们

  快来“自拍”一下

  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参与方式:

  打开“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点击右下方的“拍客”按钮,即可上传视频参与报名;交汇点记者随后将与您联系。

  策划:任松筠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陆威

  视频:韩军

  UI设计:朱丹清

  系统开发:鲁飞 张身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