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②| 张黎星:“非遗”苏绣的细针密线里,绣出青春新意!
2021/12/01 16:41  新华报业网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张黎星

  出生: 1990年10月

  职业:青年苏绣传承人/苏州卢福英刺绣文化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清秀温婉,眉眼带笑,这是青年苏绣传承人张黎星给人的第一印象。面对记者的好奇,张黎星耐心展示着手机中的绣作照片,并一幅幅细致解说。张黎星的绣作中,既有不失江南文雅本色的清新作品,也有彰显时代新意的创新之作,为非遗苏绣市场带来一股新鲜活力。

  沉心习技,“90后”成为非遗传承人

  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精美绝伦,闻名于世。轻挑慢捻的银针,溢彩流光的丝线,在巧手匠心绣娘们的指间,变幻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出生于苏绣发源地——苏州镇湖的张黎星,10岁跟随奶奶学习苏绣传统针法,13岁跟随妈妈学习细平绣的针法技艺。16岁的年纪,她便能独立、快速地完成整幅刺绣作品,引起了刺绣大师卢福英的注意。“当时我正在绣制一幅乱针绣作品,卢老师看到后说我很有天赋,决定好好教我。” 张黎星说。

  拜师卢福英后,这位90后绣娘便沉心俯身,在绣架前开始系统地钻研针线飞舞的奥秘。分线、穿针、走线……从磕绊生疏到愈发娴熟,一边在校读书一边学习苏绣的张黎星,每个寒暑假期都“泡”在刺绣里。

  大学毕业后,她正式成为了一名“绣娘”,扛起“青年苏绣传承人”名号的担子。

  张黎星深知,自己是传承的一代,也是创新的一代。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多次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研修,融合绘画、摄影和纤维等艺术于作品之中,从哲学和文学等思想中提炼艺术灵感,让苏绣拥有无限可能。

  古为今用,积极创新技艺和题材

  2011年,张黎星第一幅创新原创作品问世,把苏绣的图稿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呈现,绣出了一幅《聚焦》。她巧妙地将四棵颜色形态不一的树木进行抽象化技艺加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意境。

  《聚焦》

  张黎星坦露:“我们每完成一幅作品,都感觉特别骄傲,这些作品在工艺美术展览上得到大众认可,我们当然更加高兴。”

  《聚焦》完稿不久,便被上海一位收藏家买走。该作品于2011年9月入选“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并在该艺术展中荣获传统技艺奖。同年12月,《聚焦》在第五届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中斩获银奖。天道酬勤,努力获得回报,这对张黎星在苏绣创新道路上的探索给予了莫大的鼓励。

  “西方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碰撞’。” 2016年,张黎星尝试过融入西方波普艺术创作苏绣作品,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刺绣格局,在业内成了“平地一声雷”,引起业者们关于“技艺与艺术”的争论。

  除了继续突破技艺,张黎星还尝试新题材,融入时代新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抒发自己的爱国爱党情怀,她创作了一幅名为《红船精神 精神永恒》的作品。“苏绣不仅是一份技艺的传承,同时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的传递。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也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记录下时代发展的瞬间。”

  《红船精神 精神永恒》

  张黎星采用乱针绣为主的创新绣法,运用50多套相似的红、黄丝线,以虚实交叉线条绣制完成,生动展现了一叶扁舟从南湖出发,乘风破浪、劈波前行的情景。

  “苏绣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形象,能够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民族精神,传递出时代的声音。”张黎星感慨,新时代赋予苏绣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感源泉,苏绣也在飞针走线间为新时代留下生动注脚。

  保护、传承和弘扬,青年绣娘们担下重任

  如今,张黎星担任苏州卢福英刺绣文化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一职,和其他绣娘们一起,担起保护、传承和弘扬苏绣文化,让苏绣艺术熠熠生辉的重任。

  张黎星感叹:“过去几年,江苏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很明显。政府组建了一支‘阶梯式’的苏绣人才队伍,策划了一批‘规模化’的苏绣展演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乡村振兴路子。”

  比如说,开办培训班,提升绣娘们的绘画、刺绣技艺和艺术鉴赏能力;走进中小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苏绣薪火相传下去;走进多个社区,举办苏绣讲座及体验活动,传播与弘扬苏绣文化。

  除此之外,脱贫攻坚和海外传播也成为张黎星的重要“发力点”。她的团队为新疆克州及贵州铜仁万山区妇女传输苏绣文化及针法,展示苏绣魅力的同时也通过培训帮助当地人提高技艺,获取一定的收益。还先后在德国曼海姆、日本大阪、瑞典斯德哥尔摩、文莱斯里巴加湾、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等地展示苏绣作品,并给外国友人展示刺绣技艺。

  苏绣文化焕发生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少不了一群青年绣娘的努力。这群从小就在绣架边长大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绣娘有活力,有朝气,更有着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她们为苏绣注入创新元素,也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传承新思路。譬如说,为了让苏绣贴近大众生活,绣娘们将苏绣元素印在围巾、服装、茶杯垫和手机壳等日常生活用品上,还正在尝试将传统工艺与互联网科技融合。

  采访最后,张黎星寄语那些同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的年轻人:“我们要时刻传承好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黎星作为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长按二维码,和张黎星说说心里话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文字:宗祺

  拍摄:曹阳 王瑞枫

  剪辑:余勤雍

  UI设计:朱丹清

  系统开发:鲁飞 张身仁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