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蹲点调研数十趟,“土专家”探求富民“密码”
2023/01/17 22:34  新华报业网  

  省人大代表、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是全县蔬菜领域数一数二的“土专家”,这些年来,他成立的合作农户增加到了三百多户,流转土地1600余亩,去年销售额4100多万元,带动周围农户集体致富。“看到一个个乡亲们腰包鼓起来,真打心里高兴,但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琢磨,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民富村强,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年,周相民终于完成一件酝酿了很久的事——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调查”的课题组,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附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子开展蹲点调研,历经春夏秋冬,他和课题组4个成员在一次次和村干部座谈、和普通村民谈心中寻找富民强村的答案。

  “广大的农村天地并不缺生财之道,缺的就是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产业发展意识。”调研中看到的情况印证了周相民的看法,“我们发现,部分村居持续增长动力不足,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径,大部分村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的能力不足,自我营收能力较弱;有些村有资金却因缺乏有效投资的渠道和方向,难以实现资金向资产的转变。”周相民告诉记者,以他所在的城厢街道2021年数据为例,14个村居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959.61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8个。他们对数据归纳总结后发现,资源发包收入仍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占比53.03%,其次投资收益对村集体经济拉动明显,资产性收入增长明显。

  “在调研中还发现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不少村干部对我们坦言,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人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甚至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带着调研体会,上会前,周相民认真撰写了一份2800余字的《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并提出解决方案。他认为,在村级层面,应借力农村公共空间专项治理,对公共资源应收尽收。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包增加收入,持续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外发包种植绿化苗木,对狭长地块不易发包的土地由村集体种植苗木,形成“绿色银行”;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等。乡级层面,则应加强部门协作,严格落实责任,把强村富民这件好事办好、实事抓实。他建议,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指标,形成激励效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