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新发展理念 走好绿色转型之路
2020/01/18 09:43  交汇点新闻  吴琼 付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1.4%,均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国考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太湖治理连续12年实现“两个确保”,交出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成绩单。代表委员们表示,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苏。

  提升治理能力,释放环保红利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改革创新中推进省域治理,让制度力量更好地转化为治理的效能、发展的动能。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炳认为,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部省共建是非常好的机会,也非常具有挑战性。“我最关心两个方面,首先是完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降低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较为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和要求;第二是如何精准治理,应用好海量的环境数据,通过数据的有效整合,精准执法,及时化解环境风险,科学决策,有力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江苏通过制度改革,探索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第一”和“唯一”,比如实施企业应急管控豁免达标计划,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提升环保治理水平,进入豁免名单,享受环保红利。

  省人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由于环保升级改造做得好,去年,华西钢铁公司被纳入环保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名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时,我们不用停产,产品产量、市场供应连续性等均有保证,同时有利于成本管控。按照去年秋冬季管控天数计算,与未豁免相比,销售额增长了5%。这激励着我们更要加大环保投入、坚持绿色发展。”

  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程大林表示,在部省共建背景下,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在多个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空间格局开发是个大工程,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把握时序进度;水的问题是系统性、流域性问题,某个环节出问题,整个流域都会出问题,“碧水保卫战”要注重长效管理。

  抓好长江保护,破解“重化围江”

  我省拥有开发利用条件良好的黄金岸线,拥江发展,形成沿江产业带、城市群,也带来沿岸环境风险集聚、生态退化。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该厅建立与省有关部门及沿江八市的协调会商机制,牵头编制《长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生态环境部门对长江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岸绿景美、绵延千里的沿江美丽生态带。对此,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元慧认为,“长江大保护要放在压倒性位置。”近年来我省长江大保护取得了较好成效,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较快,“散乱污”企业得到有效治理,省域生态空间不断优化。但还存在沿江岸线利用布局不尽合理、“重化围江”、长江船舶污染、环保设施建设整体滞后等问题。

  “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下好全省一盘棋,统筹规划全省沿江产业布局,严控化工布局的安全风险,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处理能力短板。”王元慧说。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建议,破解“重化围江”,要对我省化工产能及产品摸底排查,加快完善全省化工产业布局规划,推进沿江地区高起点、高标准优化重组战略性项目实施和园区建设。“建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促进智慧化工模式的形成。建立多层级的化工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实现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装备、排废污染等情况的远程可视、可控、可防。”

  省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周俊认为,沿江化工产业整治要细化标准,针对化工企业编制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避免因标准不一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强化管理,鼓励企业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智能生产改进,减少污染物的产出。

  系统治理提升,共建美丽江苏

  去年,全省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有序推进,水环境质量是“水十条”实施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不能因此忽视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朱伟提醒,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比如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是非常基础性的污染控制工作,但是当前一些污水管网还存在错、漏、淤、损的情况,使得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还是进入了水环境系统。因此,要加强对管网的检测、修复,制定针对管网收集效率进行监督的督察制度。

  张炳认为,要正确理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好绿色转型之路。要提高环境信息化水平,并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提高污染防治的效率和科学性,健全环境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需推动产业“换道”发展,调轻调优调绿,壮大绿色产业。“盐城将充分释放世遗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表示,将坚决扛起湿地保护的国际责任,保护传承好世界自然遗产,厚植绿色家底,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整体谋划东部黄海湿地和西部湖荡湿地,培育湿地观光、生态康养、科普体验等高端旅游业态。

  曹路宝建议,省里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高度,在更高层面呼吁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加强与环黄海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共同落实好遗产保护责任;充分挖掘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海洋经济,着力构建黄海区域绿色产业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级的战略布局,也应是我们企业的一致追求。”省人大代表、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文彬介绍,从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化锂制冷机,到以节能系统设备制造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基石,双良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集团已拥有“智慧能源管理”“清洁能源供热”“水环境治理”“碳基生物有机肥”等绿色化创新业务。去年,双良成立无锡市混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云平台——“混沌能效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根据楼里面的人流、入住率等情况来经济地调整设备的运行,起到更优的节能效果。

  交汇点记者 吴琼 付奇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