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大动力 ——记者连线13个设区市代表团团长
2020/01/17 08:59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书写时代新答卷 打造区域增长极

  南京代表团团长张敬华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对南京良好发展态势的充分肯定为动力,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牢记谆谆嘱托,勇挑时代重任,全面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奋力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

  用好“金钥匙”。时时处处对标对表新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彰显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更实举措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厚植特色,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赢“收官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聚焦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完善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巩固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摘帽成果,有效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经得起检验。

  增创“新优势”。持之以恒建设创新名城,务实做好激活科教资源、转化科技成果的文章。多措并举壮大主导产业,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地标,加快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步伐。因地制宜做强板块经济,走好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抓牢一批纲举目张、特色鲜明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

  打好“改革牌”。把市场化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依靠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潜力活力,加快探索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以制度创新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企业服务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具竞争力、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展现“硬担当”。谋划工作实事求是,深化对标找差、调研论证,使政策举措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为民服务实事求是,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对待干部实事求是,宽容挫折失误,鼓励基层探索,营造激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筑牢“压舱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打好全面从严治党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颜 芳

  奋进新征程 开放再出发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苏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的殷殷嘱托,肩负着省委赋予的“两个标杆”重大责任。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松劲”“不动摇”、全力以赴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跑”“奋力跳”,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以开放再出发的昂扬姿态永立潮头浪尖。让开放为一切工作赋能,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深入论证“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愿景,用好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打响“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对优质项目实行“N+1”特殊支持,最大限度激发对全球顶尖人才、一流企业的虹吸效应。

  以“开年为开跑”的奋进姿态冲刺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充分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促进“市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以上海为龙头建设“姊妹城”、用协同增强效应做强一体化内核。瞄准最高标准建设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支持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现代化试点。加快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把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加快构建具有唯一性、领先性、标志性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坚决不要带血的GDP、黑色的GDP、加水的GDP,确保今年全市GDP突破两万亿元。

  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增进民生福祉。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八方面40项民生实事,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让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更“有感”。

  以实干促实效的过硬作风不负使命担当。传承弘扬“三大法宝”,用好用实“三项机制”,持续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突出产业招商、有效投入、创新发展三大重点,充分激发干部谋发展、促转型的内生动力,持续提振“只加油、不加水”的精神状态,让担当任事、一抓到底在苏州蔚然成风。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仲勋

  昂首领跑再出发 奋发图强谱新篇

  无锡代表团团长黄钦

  新的一年,无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两会”部署,再接再厉、奋发图强。

  产业图强。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聚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出台新一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着力打造“16+4”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动力强劲、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无锡产业“复兴号”。

  创新图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打造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军团,加快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国家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车联网先导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一所一策”,推动产学研深层次融合促进,使无锡成为更多高科技技术的“原产地”。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改革图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创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完善促进区域一体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快锡澄锡宜一体化进程,做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聚焦民生建设、安全发展、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改革,提高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开放图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水平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无锡在世界产业格局、创新格局、贸易格局、投资格局、人文格局、城市格局中的地位,打造开放经济发展新高地、对外交流合作新样板、国际营商环境新标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 薇

  实干回答新命题 勇争一流再出发

  常州代表团团长齐家滨

  围绕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常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用实干回答“全面小康后发展路子怎么走”的重大命题,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以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五大明星城市为抓手,将常州打造成为链接和辐射苏南、浙北、皖南的中轴枢纽和新增长极,敢于向最高峰攀登、敢于向排头兵挑战。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擦亮工业智造明星城底色。用世界眼光布局新常州,抢抓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机遇,扩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点加快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打造科教创新明星城。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交叉融合创新,更好促进科研与产业双向融合,围绕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推动科技、模式、产品、管理、文化创新,全力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人才,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夯实平台载体,加快中德、中以、苏澳等园区发展。打造更多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更多“隐形冠军”。

  立足长三角视野,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用大旅游理念丰富提升内涵、创优特色品牌、完善体验服务,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双向融合,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文旅休闲明星城。

  打造宜居美丽明星城,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更为现代、更加美丽、更有品质的常州。

  在民生保障水平上走在前列,推进和谐幸福明星城建设。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基本现代化形态下的民生保障工作,坚持把百姓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蔡 炜 唐 颖

  聚焦高质量发展 决胜高水平小康

  镇江代表团团长惠建林

  2019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用奋斗攻坚克难,以实干笃定前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迈出“强富美高”新步伐,书写好“镇江很有前途”新答卷。

  一是聚焦高水平全面小康,夯实民生基础。突出全面性,立足高水平,坚决克服过关就好的倾向,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着力在长效脱贫、环境改善、安全提升等方面夯基垒台;精准对接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需求,办好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等10项实事,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是聚焦产业强市,积聚发展动能。狠抓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0个,新签约制造业项目占比70%以上,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30亿元。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融合”,打造一批名企名品名牌,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深化国资国企、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聚焦内涵式发展,提升城乡品质。立足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科学规划“十四五”,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形态,绘好新时代发展蓝图。建成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镇江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构建“水陆空铁”综合立体交通格局。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乡村旅游,新增美丽宜居村庄90个以上。

  四是聚焦市域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制度创新,着力建立健全区域社会治理急需的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备的制度,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增强制度意识和刚性执行力,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董超标

  用比较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扬州代表团团长夏心旻 

  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始终牢记省委“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的殷切期望,纵深推进“三个名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奋力开启“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征程。

  面对区域竞合发展的态势,我们将在长三角的“大三角”中彰显特色魅力、打造独特优势,在宁镇扬的“小三角”中提升城市性价比、增强融合发展力,将比较优势转为核心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富有扬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积蓄科创新动能。始终认准科技创新是第一动能,始终瞄准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坚持产业是根本,聚焦发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使产业的“森林”更加茂盛;坚持项目是核心,着力推进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等百亿级产业项目,不断提升扬州发展的“硬核”实力;坚持创新生态是基础,巩固国家“双创”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实现“产学研金政”融合互动,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积极放大文化独特优势,拓展开放新空间。发挥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牵头城市作用,加快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精心打造“三带一廊”,创造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放大“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更大力度推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环境吸引力、要素吸附力和城市竞争力,全面开展“三招三引”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巨大能量。

  持续夯实生态本底优势,培植绿色新经济。有绿色有创造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围绕建设美丽宜居的家园、双创集聚的高地,努力把江广融合区建设成为以新产业为标志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区;深入推进滨江滨河公园和城市绿廊绿道建设,充分彰显“竹西佳处、绿杨城郭”的独特魅力;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培育文化创意、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绿色基因。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汪 滢

  奋力推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

泰州代表团团长史立军  

  2019年,泰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一系列重大改革稳步推进,药明康德、长城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或开工,常泰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开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0亿元,增长6.5%;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36个、新竣工344个,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泰州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一高两强三突出”目标要求,紧扣“做强产业、做强城市”两大工作重点,努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产业强市持久发力。坚持产业再聚焦、特色再强化,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在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跨越、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提高泰州产业发展的优势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名城。

  二是围绕项目建设精准发力。坚持求真务实抓大项目、攻坚克难抓好项目,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各项活动,扎实开展园区“三比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5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15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以上。

  三是围绕城乡发展统筹发力。坚持以水秀城、以绿美城、以文润城、以业兴城,把筹办省运会作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建惠民”两年行动计划,突出功能补缺、道路通畅、添绿净水、环境做美,推动城乡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融合,走特色化、内涵式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秀美水城。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介铸

  全方位融入苏南打造新增长极

  南通代表团团长徐惠民

  今年是南通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转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突破之年。南通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突出新出海口建设,聚力推进区域一体化。按照未来发展新引擎定位和“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新出海口建设,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吕四港集装箱码头、疏港铁路和航道,争取2021年底建成开港;加快中天钢铁、金光纸业、桐昆聚酯一体化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高端绿色临港产业基地。加快融入苏南,推动跨江通道建设;加强产业对接,打造苏南企业扩张的首选地。推动南通新机场项目预可研尽快获批,力争北沿江高铁经崇明岛今年全线一次性开工,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突出重大项目撬动,聚力壮大先进制造业。扎实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推行重大项目“一项一策”精准服务,推动在手20多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积极打造集成电路、网络安全、航空等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重构。

  突出功能片区打造,聚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以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建设中创区,打造科创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企业总部中心,加快集聚科创资源。巩固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成效,放大生态优势,建设邮轮母港,打造城市客厅、国际街区。发挥商业中心带动作用,把五水片区打造成服务西北片区的城市副中心。统筹实施濠河、高铁西站等片区建设。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有序推进1、2号线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整治。

  突出民生事业发展,聚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实打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更大力度推动就业创业富民。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完善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全年PM2.5平均浓度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力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建设运行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深化平安法治南通建设,保持公众安全感全省领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 明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徐州代表团团长周铁根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徐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工作总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今年,徐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主”总思路不动摇,牢记嘱托、担当实干,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聚焦“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坚决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境界,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徐州经验典型。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支撑,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重点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推动高水平全面小康如期建成。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全面性”“高水平”两个基点,聚焦小康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精神越来越富、心情越来越好,确保小康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是推动高品质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自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淮海经济区拓展徐州发展空间,打造长三角北翼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抓好大郭庄机场中央活力区、淮海国际陆港、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四是推动高标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格局,坚持以“党建+”工程为龙头强化党建统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强化德治先导,以基层民主建设为突破强化自治基础,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强化法治保障,全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中国之治”贡献徐州探索、徐州智慧。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岩

  认真贯彻新理念 奋力打赢收官战

  淮安代表团团长蔡丽新

  2019年是淮安发展征程上亮点纷呈的一年。我们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完成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工程,办成一批具有带动性作用、广泛性影响的重大事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或苏北前列。

  2020年淮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全力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战。

  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转型。把推进创新发展作为重点发力的战略举措,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注重思维创新,不搞“临摹”靠“创作”,努力做江苏这个高质量发展“快班”中的“特长生”。注重体制创新,深度激发全社会各因素创新创业活力。注重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项目集聚创新人才,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坚持以协调发展促进四化同步。既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三新一特”工业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又加快发展特色服务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既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建设管理,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品质,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幸福指数。

  坚持以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水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让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让到淮安“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成风尚。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坚持以开放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推动成立淮河开发建设集团,策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获得更多战略溢出效应和合作红利。聚焦台资集聚区“二次创业”,深化淮昆产业协同合作。既招投资体量大的“西瓜”,也招综合效益好的“香瓜”,形成大项目连绵不断、好项目连接成串的发展局面。

  坚持以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扶持创业,努力使群众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水平,努力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蔡志明

  以新理念开辟发展新境界

  盐城代表团团长戴源

  盐城正处在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节点的关键时刻,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新思想解放思想、以新理念引领发展,立足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定位,积极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在新的时空维度中找准坐标,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中心区要有中心区的站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盐城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我们将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打破惯性思维,跳出旧有格局,以全球视野观察大势、用世界眼光审视盐城。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聚焦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和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宝武钢铁、金光纸业、韩国SKI动力电池等一批百亿千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同城化要有同城化的思维。今年底盐通高铁建成通车,盐城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通勤圈。我们将充分放大“高铁时代”带来的同城化效应,以开阔的视野、开拓的思维、开明的格局,推动盐城发展不断进位争先。坚持以开放促进融合,牢牢把握“城市群”聚变效应,大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开放度、集聚度,扎实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中韩产业园、滨海港工业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打造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坚持以生态彰显特色,保护、传承好世遗资产,加快推动G15生态走廊建设,推动长三角休闲、旅游、康养等社会服务同城化,打响“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品牌。

  一体化要有一体化的标准。省委提出“六个一体化”要求,我们将坚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动规划、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对接,加快构建与长三角接轨的发展体制。学习借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制度交易成本,推动盐城接轨国际化标准、接轨现代化治理。主动承接长三角优质资源辐射,推动与长三角优质学校建立办学联盟、名师工作室,引进一批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和医疗协作中心,让盐城老百姓享受到长三角各城市优质社会资源。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卞小燕

  矢志夺取“八个决战决胜”全面胜利

  连云港代表团团长项雪龙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大突破的一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全省领先;年度产业投资达13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正式获批,连云港综保区封关运作,开放载体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展现跨越崛起的光明前景。

  连云港把2020年确定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决战决胜”之年,明确“八个决战决胜”目标任务:一是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坚持对标“全面性”、紧扣“高水平”,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决战决胜三年行动计划。“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产业、核心是投入。紧紧咬住1600亿元年度任务,全力冲刺三年3500亿元产业投资目标,为“十四五”跨越赶超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决战决胜强支点建设。充分释放“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多重战略叠加效应,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四是决战决胜文明创建。统筹推进“生态、智慧、健康、文明”连云港建设,确保高质量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五是决战决胜生态建设。坚决抓好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坚决关停环保安全不达标企业,确保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六是决战决胜乡村振兴。以“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为抓手,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农房改善、农村环境整治等年度任务。七是决战决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不折不扣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确保连云港的信访量在前两年基础上持续大幅下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八是决战决胜其他各项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在深化改革、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民主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提升标杆、拼搏奋进,推动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赶超先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程长春

  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

  宿迁代表团团长张爱军

  刚刚过去的一年,宿迁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加快小康建设、扎实推进“六增六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十三五”脱贫攻坚核心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小康实现度达92.11%。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宿迁能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着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和成色。新一年里,我们将紧扣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决战攻坚的姿态、决胜收官的决心,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打赢小康建设收官战,坚决兑现不拖全省后腿的坚定承诺,努力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591万人民交上一份高水平的小康答卷。

  一是牢牢把握小康建设“高水平”这个标杆,深入开展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年、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年“三个年”活动,让高水平真正体现在经济发展高质量、富民增收高效益、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社会文明高素质上,努力交上一份实实在在、饱含成色的小康答卷。二是牢牢把握小康建设“全面性”这个标准,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平均数与极少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致力推动小康建设各项目标在各个领域、各类人群和全市各地区的全覆盖,努力交上一份一户不落、一个不少的小康答卷。三是牢牢把握“满意度”这个标尺,以“认真、顶真、当真”的作风抓好小康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数字政绩、虚假政绩,坚决防止以简单的指标数字代替群众直观感受,努力交上一份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答卷。四是牢牢把握“精气神”这个标高,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拿出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干劲,只争朝夕,紧张快干,努力交上一份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小康答卷。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徐明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