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③ | 名篇雄文,纸上烽火,给中国一个答案
2021/04/26 16:43  新华报业网  王晓映  

  “一年来《新华日报》正确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坦白地反映了中国同胞的意志,坚定地发扬了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9年1月,《新华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来了贺电。

  作为党在国统区的唯一公开旗帜,《新华日报》是代表共产党每日向国统区人民讲话的主要工具。它传播党的抗日主张,政策,刊登党中央的文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文章,展开多方面的积极宣传,诞生了无数影响中国命运的名篇雄文,不啻为与战场齐头并进的纸上烽火。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总有一股浓雾笼罩在陪都重庆的上空,影响人们抗战的情绪,左右抗战的力量安排,就像重庆每年冬季10月到第二年5月的雾季一样。这种沉闷的空气,消极的士气,就是《新华日报》要突破与改变的。”《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所长赵剑波说。

  《新华日报》手中既无政权,又无军队,有的是只是思想武器。在民族存亡关头,《新华日报》肩负的使命就是冲破消极抗战、投降论的蛊惑,引领民众在关乎国运前途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正确选择,跟随先进,团结一心,共同为救国找到答案!

  193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头版发刊词中写道:

  加强我们内部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关键。同时,郑重宣布:于今团结初成之日,本报更将尽其所能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愿与全国一切致力救国的抗日战士与同道,互勉互励;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抗日个人、集团和党派的共同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赵剑波介绍,凡是涉及共产党“管总”的方针路线政策,《新华日报》往往采用社论、专论的形式。创刊当日图文都紧紧围绕“团结”、“抗战”的主题,二版左下角刊载彭德怀撰写的《目前抗战形势与今后任务》专论,论述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此后,《新华日报》成为报道和宣传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坚持持久战的阵地。

  创刊次日,1月12日,新华日报头版再发社论《团结救国》,三个小标题分别提出:一、只有团结,才能救国!二、哪三种人拼命破坏我国民族力量的团结呢?三、怎样巩固和扩大民族力量的团结呢?结论是:团结则生,分裂则死。

  4月8日,发表社论《庆祝台儿庄胜利》,除了充分肯定这次歼灭战的重大意义之外,明确地提醒人们:我们的胜利,还不过是局部的开端,必须准备长期战、打持久战。不久,台儿庄和徐州均告失陷,《新华日报》当即发表《坚持长期抗战》和《我军奉命退出徐州》的短评,进一步论述:我们自卫战争的战略方针,应是“长期抗战”,并告诫公众:不能为“亡国论”和“速胜论”所困惑。

  1940年1月11日,董必武发表《新华日报创刊二周年纪念》专文,高度评价这张报纸的历史作用:“新华日报的存在,使中共的政治主张得以时时直接、间接与热心抗战建国的人士相见,这是杜绝敌探、汉奸挑拨离间、造谣污蔑的一种工具。”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史专家陈玉申说,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一开始就提出要到国统区去办一张日报,“这真的是一个政治上很自信的表现。就是自信我们在政治上有优势,在理论上有优势,我们的政治主张只要讲出去,必定会得到国统区民众的认同和拥护,自信我们会强过国民党。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到国统区去办报纸就是去战斗的。”

  这其中,毛泽东的文章观点,无疑是最具战斗性、对国统区震撼最大的。抗日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大发展时期,《新华日报》首发了其中不少重要文章。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论持久战》的讲演。7月25日,《新华日报》打出单行本广告:“《论持久战》即出,新华日报馆出版,总经售处各地生活书店及本报图书课。”

  《论持久战》文章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深入分析了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矛盾特点,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阐明了中国不会亡,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道理。这本著作影响了很多人,武装了很多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回忆说,他就是因为看了《论持久战》,才萌发了去延安的愿望。

  1938年6月21日,《新华日报》第三、四两个整版刊发了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并配有毛泽东头像。这篇文章堪称《论持久战》的姊妹篇,深入分析了持久战中的游击战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有它特殊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广泛而迅猛的发展。

  193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针对形势的变化,确定了党的新的战略方针。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于1938年11月6日结束。《新华日报》从11月23日开始刊登大会文件。12月7日起连续4天,每天一个整版或一版半的篇幅,刊登了毛泽东在全会上作的长篇报告《论新阶段》。主标题、副标题和署名均为毛泽东手写书法。毛泽东的《论新阶段》和《论持久战》的出版一样,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了中共对时局的预断和主张,增强了坚持抗战的信念,在国统区的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9年7月7日,毛泽东亲自为《新华日报》撰写代论《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发表在新华日报“七七”特刊一版。这篇文章开头说明,是应《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和八路军《军政杂志》之约为纪念抗战二周年所作,“籍以答复自《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出版之后,某些方面来的责难,挑战、质疑,名之曰《再论持久战》。这里只能简略的说一说当前时局的危机问题。”毛泽东的这篇重要著作为动员全国人民反对投降和分裂,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后来经过修改,收在《毛泽东选集》二卷之中,更名为《反对投降活动》。

  资深党史工作者、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原处长、一级调研员陈亦工说,《新华日报》的很多著名篇目,都由中共领导人撰写,周恩来和报社编委会领导成员都亲自写社论,这是党管报纸的鲜活案例。《新华日报》发表的言论文章,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大旗,得到了包括国民党有志于抗日的高级将领、社会贤达各方人士的称赞。

  皖南事变之后,为了应对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的猖狂进攻,周恩来提出改善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必须从恢复言论着手,扭转局面,夺回原有阵地。他建议报纸每星期日出一期增刊,刊登评论和专栏文章,要求编辑部至少每三天要发表一篇社论,就国内国际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分析、判断,阐述我党主张,旗帜鲜明反击敌人攻击。

  1941年5月25日,《新华日报》增刊上刊登了周恩来《论目前战局》的代论,中心是论世界总的大势,预言今后日寇的动向,“首先是积极准备武力南进”,“在今年春季以后的整个时期中,将充满着激烈的决斗”。欧洲战场后来的发展,特别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很快证实了周恩来上述判断。

  由于增刊的推动,新华日报不仅天天有社论,而且有代论、专论、评论等,言论之活跃,文章质量之高,前所未有。据统计,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的各类文章、讲话、声明和题词等总计108篇,其中署名文章37篇,社论(代论)17篇。

  不仅仅是周恩来,《新华日报》的作者里有很多党的重要领导人。1940年10月28日晚,日军从南宁撤退。叶剑英和南方局军事组的同志都在关注此事。遇到重大而复杂的事件,先写一篇短评,思考周到再写内容详实的社论,是《新华日报》通常采用的慎重做法。这一回,社论是在叶剑英的主持下,由南方局军事组的薛子正、边章武等参加撰写的,11月1日发表,题目是《日寇放弃南宁及其新的阴谋》,指出,南宁撤军的阴谋,是“日寇将变换其灭华的战略,把以军事进攻为主的战略,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战略”。《新华日报》加强反对诱降投降的宣传,就是从叶剑英主持撰写的这篇社论开始的。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执行策划:王晓映

  记者:王晓映

  视频:邓宇轩

  历史顾问:《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