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茶座|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让“环境美”成为江苏最打动人心的鲜明标识
2020/05/27 19:06  新华报业网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如何让美丽江苏的颜值更加“美”起来,让老百姓更好享受蓝天净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为此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

  01

  走在前列,让“环境美”成为江苏的鲜明标识

  记者: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是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简要介绍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王天琦: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环境美”成为江苏最打动人心的鲜明标识。

  去年,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总量增加7000多亿元的情况下,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国考断面优Ⅲ比例77.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89.7%,同比上升41.2个百分点。

  让江苏人引以自豪的是,去年全省实现“两最两超一提前,即: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近5年最好,总体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最大;超额完成环境质量考核目标,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序时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江苏做好“三个坚定不移”密不可分。

  ——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污。围绕有法可依,完善法规体系,夯实法治根基。我省制定颁布《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成为该领域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围绕有法必依,强化产权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出台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的33条,大力推行信用监管,慎用行政强制措施。围绕执法必严,改进执法方式,提高规范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移动执法和执法记录仪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

  ——坚定不移推进科学治污。补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治污能力。在全国率先建成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网络和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有效解决污染物出路问题。补工作机制短板,增强治污合力。建立厅市会商机制,指导地方腾出环境容量,解决重大项目落地难题。补政策创新短板,激发治污动力。试点建设“绿岛”,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治污成本。

  ——坚定不移推进精准治污。平衡好治污减排与民生保障,精准帮扶纾困。出台秋冬季大气治理攻坚便民服务“十二条”,提前做好清洁能源保障。出台畜禽规范养殖“九条”,明确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在完成当期养殖后再关闭。建立强化监督、驻点帮扶以及“1+13”专家帮扶机制,对环境质量改善滞后地区强化精准帮扶。确立企业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对428家守法情况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简化环评程序、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建立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已有1278家企业或工地纳入豁免名单,这个机制已在全国推广。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去年,全省涉环信访举报总量下降15.6%。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江苏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首次超过90%,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02

  保持定力,始终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记者: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江苏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王天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尽管篇幅虽短,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占相当分量。报告不设定经济发展目标,但依然强调民生目标、环境指标,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我省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到今年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底削减20%、20%、13.5%、13.4%,截至去年底,实际分别削减为23.8%、21.1%、11.5%、11.7%。从数字上看,两项大气污染物减排已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两项水污染物减排也已超过序时进度,有望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

  必须看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是短板和弱项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也面临突出问题,尤其是环境容量超载、生态成本透支,改善成果不牢固,稍有放松,很快就会反弹。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水平高不高,生态环境很关键。呼吸着雾霾,喝着不干净的水,绝不叫小康。我们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决打赢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在多重目标寻求动态平衡,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要在多重目标寻求动态平衡,就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不断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是切实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促进高质量发展。充足的环境容量是上项目的前提,是实现“十三五”环保目标,确保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保障。只有加快转变、彻底转变产业结构,减污扩容两手抓,腾出宝贵的容量,才能巩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江苏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呈加快改善态势。截至5月21日,全省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优良天数比率82.3%,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国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均无劣Ⅴ类。巩固生态环境向好势头,我们仍需补短板、强弱项,依法治理、精准治理、科学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污染防治方面,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水质改善目标,打好长江保护修复、太湖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等攻坚战。

  第一,加快推进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进程,年底前出台实施,为“水韵江苏”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二,抓住“好水”和“差水”两个关键,开展水源地分类整治,推动水源地布局优化调整;紧盯去年已消除劣Ⅴ类断面和消除黑臭城市水体,加强跟踪监测,巩固治理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第三,做好污染减排和第三扩容。持续开展COD、氨氮、总磷、总氮总量减排,今年将开工建设超过1000项治水工程项目,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启动河湖生态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着力提升清水涵养能力。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年度4535项重点治气工程,提升夏季臭氧防治和秋冬季综合治理水平。在确保完成约束性目标前提下,自加压力,努力实现“PM2.5浓度达到4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臭氧超标天数减少10%以上”工作目标。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完成两项重点任务,一是“土十条”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土十条”提出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做好“土十条”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工作调度,组织开展各设区市“土十条”实施情况终期考核。保质保量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详调。加强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

  03

  将敬畏还给自然,把尊严还给长江

  记者:将敬畏还给自然,将尊严还给长江,江苏用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书写“长江大保护”新篇章。新时代“长江之歌”,江苏怎么唱?

  王天琦:江苏是长江沿线重要省份,是清水之要、文化之基。这几年,长江江苏段通过一些列的整治,让我们里看到大江巨变,沿岸的工厂码头变为柳堤苇岸,江豚嬉戏大江,它们频频闪现的跳跃身影,就是长江水质改善的最好证明。

  去年,长江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10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41条主要入江支流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今年1-4月,江苏省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10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主要入江支流45个控制断面优Ⅲ比例为95.6%,同比提高17.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

  “共抓长江大保护”,江苏在四个方面下真功见实效。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补缺作用,完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和调控机制,从源头上减污增效。完成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编制,确定环境管控单元2592个,逐一明确差别化管控要求。划定231块生态红线区域,陆域面积约占沿江8市的9.77%,会同有关部门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引导各地守住生态“家底”、为发展“留白”。

  二是着力防范环境风险。全面开展长江健康大普查大体检,切实找准病灶开好良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环境安全。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组织对沿江8市的入江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初步掌握沿江污染分布状况。完成58个“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265个“千吨万人”以下乡镇农村地下水型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组织对1975家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开展“八查八改”核查和沿江8公里环境风险源排查。

  三是推进治理修复。加快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促进长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组织开展长江共抓大保护联合执法等行动,对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地区,采取驻点帮扶、强化督查、公开约谈、区域限批等一系列“硬措施”。全面完成太湖4.5万亩、滆湖2.3万亩围养殖任务的拆除,对太湖一级保护区等113万亩农田施行轮作休耕,太湖流域124个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达到96.7%。建设沿江绿化带5100亩,新增江滩湿地约2380公顷,实施沿江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湿地等恢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是提升治理能力。编制《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江苏实施方案,细化作战安排。组织沿江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标准等三个基础性工程及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治理工程计划方案,加快补齐治污短板。安排4.86亿元环保资金用于长江保护修复,对保护成效好的地区进行正向激励。建立长江保护修复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67个,总投资约2353亿元。深化水环境“双向”补偿制度,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努力释放制度红利。

  撰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孙巡/文 肖勇/摄 图片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