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一往无前的青春丨韶华90后⑦
2020/05/27 19:25  新华报业网  

  青年向上,时代向前。

  青春理想、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当代青年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的战场上,“90后”用行动证明着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今天,我们邀请到的第7位嘉宾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朱乐。

  我是朱乐,非常荣幸能成为江苏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华东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光谷院区中有17支援鄂队伍,南京二队是唯一实现收治入院零死亡的团队。

  我记得2月8日是元宵节。忙完工作深夜回到家,才注意到医院驰援武汉的医护工作者名单上有我的名字。全家人一起帮我收拾行李,同时决定让两岁的儿子随奶奶回南通老家。2月9日一早,我们医院56名医护工作人员全部整装待发。当天下午六点左右,飞机在武汉落地。

  空无一人的武汉街道显得十分冷清。2月10日下午,我们接管了光谷医院115病区。这里原来是产科病房,改造后成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收治的第一例气管插管病人。病人当时处于休克状态,血管特别难找。原本给病人抽血只要两三分钟时间,但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这件平日里的小事儿变得十分艰难。

  (资料图 左边为朱乐)

  手上戴着3层无菌手套,身上穿着防护服,还没有进行任何操作,汗水已经沿着护目镜往下滴。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只能靠手去摸血管。可是一直摸不到合适的血管,我有些着急。我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要克服所有的困难。护目镜的汗水渐渐滴下来,视线逐渐清楚后,我再去找血管。一个简单的抽血,前后花了30分钟。

  还有一次,我看护的一位重症病人病情很重。我当时感觉身体特别不舒服,感觉坚持不下去了。但我想,如果回去休息,从酒店调配一个特护护士,需要30分钟路程,再穿上防护服20分钟。这样一来,前后就需要1个小时左右才能接管工作。我决定再坚持试试,随后我按部就班从各缓冲区出病房。一边关注病人情况一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10分钟后我又再次回到污染区。我最终坚持下来了!

  在驰援武汉的47天里,有各种艰辛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暖。2月25日,是我30岁的生日。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下楼倒垃圾,同事们拉住了我,给我准备了生日晚宴。所谓的生日晚宴,其实就是在党旗下,我们每个人隔着一米的距离,吃工作餐。小伙伴还特意为我准备了生日蛋糕,我当时感动的哭了,这种经历终生难忘。

  (图片由朱乐提供)

  在武汉,周围的同事会问我想不想孩子。说实话,忙的没有时间去想。然而,在疫情结束后隔离期满看到孩子的一瞬间,我哭了。分开3个月,孩子长大了,学会说很多话了。

  在抗击疫情中,大家都称医护工作者为英雄。在我看来,武汉人民是英雄,每天接送我们来往医院和酒店的司机是英雄,各行各业在这场“战役”中付出的人都是英雄。作为“90后”,我们青年一代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据悉,从第一批驰援,到最后一批撤回,整整80天里,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收治患者5500余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400余人,累计治愈出院3400多人。此外,当全国315支驰援武汉医疗队和军队医疗队全部撤离时,国家卫健委只留下一支20人的国家专家督导组留守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这其中,来自江苏的专家就有10位,占据“半壁江山”。

  策划 任松筠 孔德信

  统筹 刘海琴 韩军

  文案 李爽

  摄像 赵宇

  包装 赵宇 杨晓珑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