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80年前,苏南反“清乡”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2021/03/29 10:21  新华报业网  

  3月11日,江苏太仓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用心用情用力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同一天,太仓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在太仓博物馆启动“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巡展,并对位于该馆四楼的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进行改陈开馆。

  走进陈列馆,灰调的展墙和棕色系的展板令整个展厅显得格外严肃庄重,展览讲述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太仓解放的峥嵘岁月,不少市民驻足在展板前,时而抬头浏览展板,时而与同伴相互交流。

  “现在我们来到了苏南反‘清乡’斗争的展板前,可以看到,这张旧照片上,日伪动用1.8万兵力对苏常太地区进行军事‘清乡’的场景……”寻声走去,太仓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章静怡正在为参观市民讲解抗战时期发生的一场战斗,“这一仗,是苏南反‘清乡’斗争的第一仗。”

  从太仓博物馆驱车往东北方向行驶约30分钟,便来到了“第一枪”的打响地——浮桥镇方桥村。从村南街拐入一条乡间小道,经过几栋零星的民宅,一片麦田便在眼前铺展开。远远望去,齐整的麦苗长势喜人,田间小道像一条丝镶嵌其中。春风拂面,麦苗就像一条绿色的毛毯轻轻摇曳。

  谁曾想,眼前这片春意勃发、宁静祥和的土地,竟是当年打响苏南反“清乡”斗争“第一枪”的遗址。一段烽火岁月就在此掀开——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利用其扶植的汪伪政府,策划对大江南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的阴谋,并确定了先南后北、分期“清乡”的步骤。其中,第一阶段的第一期即为苏常太昆地区,即苏州的吴县、常熟、太仓、昆山4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

  1941年7月,日伪开始对太仓地区“清乡”,进入太仓“清乡”的兵力,包括日伪军、特工在内,大约有3000多人,分驻于城厢、支塘、沙溪、璜泾、浮桥、浏河等地。同时,日伪在太仓长江沿岸和太浏公路沿线用竹篱笆和铁丝网,构筑了一条绵亘54公里的封锁线。

  实行大范围封锁后,日伪军进驻集镇,利用主要河流、公路为界,占领、分割“清乡”区域,形成网状封锁。就这样,日伪军采取拉网战术、分进合击,对抗日游击武装进行“篦梳式”清剿。更甚的是,日伪还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掠夺和剥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日伪实施“清乡”前,苏常太工委根据上级指示,把工作重心转入反“清乡”斗争。当时,在日伪封锁线内,反“清乡”主力部队五十五团仅6个连,不到1000人,众寡悬殊。根据部署,五十五团政治处主任钟发宗率领七连从常熟前往太仓,与县党政机关40余人汇合,开展武装反“清乡”斗争。

  战斗蓄势待发。分析敌情后,钟发宗与太仓县委书记杨子清、太仓县县长郭曦晨等决定主动出击,由七连主攻,县大队配合阻击援敌,攻打浮桥镇方桥村日军据点。是夜,七连向方桥村日军据点发起攻击,战斗一度十分激烈艰苦。意想不到的是,激战时发现敌情发生变化,该据点里的日军有所增加,再强攻于己不利,于是七连决定撤出战斗。

  次日一早,部队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多次受敌包围袭击,七连指导员朱明、排长周堂受重伤,连长朱扣宝等被俘。突出重围后,七连仅存五六十人,回到了常熟根据地。

  回顾历史,太仓市史志办工作人员章昌健感慨地说,虽然方桥村战斗损失较大,但打响了新四军苏南“反清乡”斗争的“第一枪”,而且发生在敌人自认为已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对日伪震动极大,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打乱敌人的“清乡”部署。

  在距离战争现场往北不到百米,是当年亲眼目睹方桥村战斗的陆焕球老人家。遗憾的是,老人年过九旬中风卧床,记者没能亲耳聆听他述说当年的战斗场景。2009年,老人接受太仓电视台采访时回忆,“1941年的7月中旬某天夜里,大概是12点到2点间,我睡觉中听到枪炮声,交火的战场离得非常近,等枪声停息后,发现日伪军小队长和一个哨兵死了。第二天,我父亲和其他两个村民把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埋到了我家的田里,就在我爷爷的坟边上。”

  其时,方桥村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主力部队撤走。但太仓军民面对强敌,坚持与敌周旋,就地开展斗争。根据史料记载,在杨子清请示反“清乡”工作途中牺牲后,接任县委书记的翁曦到日伪据点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并镇压几个反动汉奸,震慑敌人、鼓舞群众;县区干部到农村开展工作,稳定民心;县大队在夜间打冷枪、摸敌哨,伏击敌人的巡逻队,转移敌人的视线,掩护新四军主力安全转移;太仓人民群众不顾自身安危,千方百计地掩护党员干部、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人员,照顾伤病员。

  对于这段历史,74岁的龚立群再熟悉不过了。“小的时候和玩伴经常到这一带来玩耍,经常听大人们说,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有了这段历史,大人们常常教育我们要有不怕死的斗争精神。”龚立群说,一定要把这段历史、这种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战火硝烟散尽,革命先辈在这块土地上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战火留下的红色血脉,将在新时代焕发新作为。

  时下,方桥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镇出台的三优三保、占补平衡奖补等政策,稳步推进腾退整治、拆旧复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数据显示,方桥村2020年底村级稳定性收入达1000万元。村党委书记陈超表示,方桥村将继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展集老街文旅、红色研学基地、智慧农业、创意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特色项目,朝“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阔步前进。

  交汇点记者 范昕怡 韩雷 潘朝晖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