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建共享 推进跨界无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一年
2021/05/26 09:38  新华报业网  

  元荡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摄

  [综合篇] 合作共赢,长三角打出三张“示范牌”

  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各地贡献长板、弥补短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形成联动发展合力,毗邻地区亲密互动打造合作标杆,打出三张“示范牌”。

  “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上海有了金鸡湖和寒山寺,苏州有了外滩和浦东。”江苏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曾给记者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方。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交车。

  握指成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江苏自贸试验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几乎同一时间揭牌,2019年年底,在两大自贸试验区满100天之际,南京片区立即“牵手”上海临港片区。两大片区通过整合双方科教等创新资源以及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企业“互认”,促使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和高效配置,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

  携手共进,跑得更远也更快。随着去年9月份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三省一市全部加入“自贸试验区”朋友圈。为进一步放大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5月10日,沪苏浙皖四地联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顺势而出。

  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面积达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个,承载了长三角区域核心经济功能。这一次,四地自贸试验区发挥各自功能定位和优势,再次向制度创新的高地迈进。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的清单上,可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联动;发挥各片区国际经济组织作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推进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药品医疗器械成果转化、产业聚集和创新发展;强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功能……

  江苏省自贸办副主任崔健表示,在产业层面,下一步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些长三角自贸区共性优势产业,推动创新平台共建共用、创新要素资源互通共享、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当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四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将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进一步融合;通过各地标准、监管方面的互认,进一步促进人才、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统筹现有的平台资源,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南京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韩剑表示,四地自贸试验区形成合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创新发展、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常州市新北区设置的长江“十年禁渔”宣传标语栏。 (来源:视觉中国)

  频频“牵手”,树起高质量一体化新标杆

  5月17日上午,骄阳下的安徽郎溪定埠港一派繁忙景象,高耸的吊机正有条不紊地将大卷钢缆运输到船上。“过去这里只是个小渡口,如今却成了承担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企业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的‘中转站’。”安徽省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感慨。

  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安徽片区唯一、皖东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定埠港的三条主航线如同水运高速路,打通了沪苏浙皖毗邻地区的“任督二脉”。不仅如此,低廉的航运费用为长三角企业节省了成本,“货物运至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宁波港或上海港,从定埠港走河运,可以降低1/3的运输费用。”

  港口见证着毗邻地区“情感”的升温。早在几年前,江苏溧阳与安徽郎溪、广德即组建了苏皖合作示范区。这个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作区,在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产业协作共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

  “目前,溧阳的网红路——一号公路已延伸至郎溪和广德,明年年底溧广高速也将投运,到那时,三地主城区将正式迈入‘一小时生活圈’;借助溧阳社渚镇‘中国青虾第一镇’品牌优势,广德、郎溪积极与溧阳开展青虾联合养殖和销售;溧阳天目湖镇与广德邱村镇实施水质生态补偿。”溧阳发改委副主任徐杰向记者细数苏皖毗邻区域的“红利”。

  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与跨省区域合作新路径;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嘉定—昆山—太仓成立长三角创新服务贸易共同体,枫泾—嘉善两地携手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社会治理、交通网络和生态保护五个一体化……长三角毗邻地区发展正频频“牵手”。

  “省际毗邻地区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正从近邻变‘紧邻’,从‘发展洼地’变‘资源高地’,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竖起‘新标杆’。”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说。

  市民在吴江就可接受上海知名专家的远程诊疗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摄

  筑牢机制,为一体化提供强保障

  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崭新的《长江口禁渔区示意图》,去年以来每当媒体采访,都会拿出来详细解说,“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将长江口禁捕范围将由东经122′;向东海域扩延15′,并设立长江口禁捕管理区。”

  “禁渔范围的扩大,带来的是禁捕压力的增加。”该负责人坦言,为了能管好长江口这片上海、江苏、浙江的交界水域,农业农村部专门在上海成立了长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组织了两省一市的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共同参与。就在5月18日,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围绕常见水生生物保护和长江禁捕工作目标任务,构建起长三角三省一市多部门联勤联动执法机制,确保长江“十年禁渔”有效执行并取得扎实成效,“目前,上海市正在开发建设长江智能化管控系统,为长江禁渔长三角一体化管控做出尝试。项目建成后,即便在江浙沪管控边界线上,非法捕捞同样无处遁形。”

  “由于长江的流域性特点和鱼类生长的流动性特点,要求禁捕工作必须突破省域界限,在各个环节实现协同一体推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4月1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宣布,由四地人大共同商定、协同出台的《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实施。

  这是长三角区域立法协同的一次成功实践。近年来,三省一市公检法及政协等机关组织合作日益紧密,为四地立法、司法、民主监督工作提供进一步保障,也将三省一市的一体化进程咬合得愈加紧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长三角建立良好协商机制的真实写照。眼下,三省一市公安机关成立了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领导小组;四地检察院联合设立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办公室;四地人大建立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制度……

  协商机制的建立已结出累累硕果。4月末,上海奉贤,江苏常熟,浙江舟山、台州、建德、嵊泗,安徽六安等七地依托人大联席会议机制,共谋“兄弟城市”全域旅游并肩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丁茜茜 颜颖

  溧阳一号公路。(来源:视觉中国)

  [亮点篇] “示范区”为什么“能”

  自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以来,这片由青浦、吴江、嘉善组成的2413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探索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实在抱歉,咱们只有40分钟时间,10点我还要对接一个央视采访,下午示范区执委会召开三年重大建设项目发布会,明天还有长三角媒体联合采访团来采风……”这是5月13日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向娟娟与记者碰面时的开场白。

  这片“试验田”,最初却是个发展“洼地”。“传统行政区经济的经济密度是以城市为中心往外梯度递减的。可以看出这里是跨苏浙沪的‘神经末梢’。”在示范区展厅,向娟娟指着示范区地图说。

  如今,这片肩负着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路使命的“样板间”,仅用1年多时间,就形成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成果,成为发展要素的“集聚地”,民生福利的“共享区”。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示范区这个一岁多的“新生儿”究竟示范了什么?

  破界·从“无路”到“无感”

  初夏时节,位于沪苏交界处的元荡湖边水杉林立,鲜花盛放。远远望去,元荡慢行桥宛若一条飞舞的绸带。桥上,一位上海居民骄傲地和同伴说:“向前跨一步,我们就到江苏了!”不远处,与慢行桥平行的元荡桥上,崭新的示范区公交正频繁往来。

  左脚江苏,右脚上海,虽身处省界,却“无感”跨界。

  吴江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胡迎东是历史的见证者,“以前居民如果想到对岸去,需要绕道318国道,一兜就是40多分钟。如今有了元荡桥,5分钟就到了。”

  吴江康力大道对接青浦东航路工程的建设并无先例可循。为此,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当起牵头人和协调者,最终,两地统一立项,统一施工标准与进度,让两地的公章,盖到了一张施工图上。

  实现“无感”跨界的,除了交通,还有资源要素。

  2月26日,示范区首张跨省(市)外籍人才居住证颁发,位于吴江的苏州华德电子有限公司马来西亚籍总经理翁文星获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作为非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翁文星原来并不具备申办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的条件。去年11月,示范区人才新政出台,上海市对于吴江、嘉善的海外人才视同上海海外人才,享受上海市的相关便利服务。

  不仅是人才政策的“破墙”,一年多来,示范区聚焦四类重点项目,实现了湖畔出新绿、跨界连新路、科创涌新锐、民生有新态。

  创新·从“吵出来”到“干起来”

  制度创新是示范区的核心使命。揭牌一年多来,这块一体化“试验田”,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聚焦“8+1”重点领域,推出3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亮相;生态环境保护从“三不管”到“三统一”;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

  “制度创新是怎么干出来的?很多时候是‘吵’出来的。”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经历,向娟娟坦言,就是在寻求两区一县的“最大公约数”,“比如跨域水体联保共治方案,上游要发展,下游要喝水,怎么办?这时候大家需要携手破题。”

  在示范区展厅中摆放着不少红头文件,几乎每份文件的出台都是国内首创。“这当中,‘金融16条’的文件后面盖了13枚公章,是目前执委会出台文件盖章部门最多的一份。”示范区执委会营商产业部副部长刘培告诉记者,盖章多,意味着牵涉面广,需要审批的部门多,工作推进往往也举步维艰,“但我们就是一体化的‘先头部队’,必须攻下来。”

  “金融16条”已然开花结果。

  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原来的交通银行朱家角支行,现在已“摇身一变”,成了交通银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这家银行门脸不大,能量却不小,名字一改,“看不见的”障碍打破了。

  “一家上海的光伏企业,主营业务是为工厂厂房做屋顶光伏项目,企业融资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示范区分行营业部副主任金一介绍,由于企业的光伏项目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且单个项目体量不大,导致企业寻求贷款时,不仅要各地跑,还难以办理,“乘着一体化的‘东风’,示范区分行通过将企业项目打包,很快为企业提供了贷款,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制度创新最终落脚点是在高质量发展上。“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的话,谁也不理谁,是对不上话的。”示范区执委会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原来大家考虑建设邻避设施,都想往交界处放,通过制度创新,未来三地可以共建共享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设施。因此,示范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区域功能更好布局,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解题·从“个人经验”到“标准答案”

  示范区的土地上,五湖四海的“取经”团纷至沓来。来之前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生态绿色保护与开发建设如何兼得?

  “示范区不是传统的造城思路,也不是过去的开发区模式,它是一体化发展的国家‘试验田’。”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示范区的名称就已明确了定位,示范区生态绿色的本底不能破坏,要在现有情况下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产业。如果说解题开发区是一元一次方程,那示范区的建设就是n元n次方程,它有n个约束条款,三级八方合力求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优解。

  为此,示范区打出了“生态绿色”和“动能转换”两张牌。根据总体规划,示范区河湖水面率要不降反增,同时转变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土地增量规模扩张的传统开发模式,构建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的新发展方式,着力发展“4+1”产业,即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以及生态型湖区经济。

  记者发现,示范区执委会对于自身定位很清晰。在这里,执委会更像一个攻坚部队,和诸多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把政策壁垒消除,把圈地自封拆除,将选择权交给市场。

  采访中,张忠伟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备受关注的华为研发中心项目落户于青浦,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华为以市场为“指挥棒”,为嘉善县、嘉兴市引入了两家大型的软件企业,和苏州市吴江区签约打造华为信息和网络技术学院,把学院作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

  今年,由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长三角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观摩研讨班开办,学员来自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都市圈等重点毗邻区域。示范区探索的一个个“答案”,将成为全国各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

  “示范区创新性制度经验同样适合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跨界毗邻地区的发展。”在研讨班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东强对示范区发展高度肯定,并希望示范区探索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沈佳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