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
2022/09/27 10:09  《传媒观察》  

  编者按:在中国主导的5G技术加持融叠着人工智能应用全力推进之时,智媒传播、智慧传播、算法传播、计算传播和智能传播等新新学术名词开始火爆起来。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滕佳丽和北京邮电大学曾静平教授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8期刊文认为,智能传播是多种高精技术支撑构建而成的新一代信息传播系统,卫星导航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云技术、定位技术为5G赋能之三大应用场景提供了丰富坚实的技术基础保障。透过研究分析层级分明且交织渗透的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构筑技术体系支撑的中国特色智能传播理论,坚定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在智能传播新时代的学术自信,在中国新文科建设征程中具有“标识性”意义。

  人类社会的构成层级、认知层级和需求层级,是研究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的理论原点。

  结合中国智能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现状,有必要从全球智能传播发展脉络寻根溯源,从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抽丝剥茧,从国际战略高度、中国技术创新整体环境与既有科技水平、中国新闻传播在新时期的作为担当、愿望诉求等方面条分缕析,求证当下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

  智能传播的层级结构

  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是一项重重叠叠、环环相扣、交织交错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的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美国GSP、俄罗斯格罗拉斯)、5G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各项关键技术协同加持下,全球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最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第一应用场景”、“第二应用场景”和“第三应用场景”衍生出一整套智能新闻传播业务新生态(如图1)。

  (一)整体实力。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精准发力科技强国,将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放在重要战略位置,通过制度引领营造了全民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联,希望打破根服务器为美日等西方国家所掌控的困局,从“根”上布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服务体系,“雪人计划”和“未来网络”就是国家顶层设计的重大部署。2015年6月23日,中国主导的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全球下一代互联网IPv6根服务器测试和运营实验项目——“雪人计划”正式发布。2016年,“雪人计划”项目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由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组成,事实上形成了13台原有IPv4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刘韵洁院士团队等国内超一流专家携手攻关“未来网络”,经过10多年奋斗,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独成体系的“未来网络”基础架构。“未来网络”关于“建设智能网络高速公路”的理念,其实就相当于通过虚拟化技术,灵活地开通专用车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或者民用航空以及太空外太空等不同通道,需求方可自主选择以便达成最终诉求。

  (二)核心技术。在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关键技术中,中国主导的5G通信技术、中国自主创新的北斗导航技术、中国重大战略布局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曾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技术,整体实力足以与美国分庭抗礼。

  (三)基础设施。智能传播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现有新闻传播领域的全新实践,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电信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叠合加持的升级换代。与智能传播高度关联的基础设施,大致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电信通信系统、互联网系统以及相关的接收终端。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体系,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中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中国电信通信“村村通”建设,为全媒体时代转入智能传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设施资源,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广播电视接收装置足以保障全国城市乡村每一户居民接收到中央到地方四级广播电视节目。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5%,网民规模和智能手机用户均超过了9亿,成为全员传播的强大信息创造群体、信息再造群体、信息接受群体。

  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三个层级

  国家科技创新环境和顶层设计纲领,理所当然位于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第一层级。其释放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生机与活力,裹挟着超级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云技术等智能传播关键技术,激荡出5G赋能的三大应用场景,衍生出智能主编、智能新闻写作、智能文案创作、智能广告创作、智能拟态、智能场景、智能识别、智能转换、智能核查和智能推送等智能传播系列业务新生态。这些智能传播新业务,正随着5G赋能不断推进与不断扩张,三大应用场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意空间、想象空间正无限延展,智能传播实践应用与智能传播理论也随之不断深化。

  5G通信技术、太空传载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云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等,属于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第二层级,这些关键技术支撑起智能传播理论体系。5G通讯技术是这些关键技术的动力引擎,是智能传播设备、形式、场景、产业的直接推手,物联网、移动计算、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医疗、VR等被认为是5G赋能受益最大的应用领域。

  多项关键技术协同作战,催生出与新闻传播高度关联、逐层绽放的应用场景。5G赋能的三大应用场景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新媒介形式、内容、产业,焕发了全域传播人群,激活了一种全媒体传播新生态,构建成别具特色的智能传播体系,这是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第三层级。智能主播、智能写作、智能广告、智能纠错等所有智能传播序列,集萃了5G通信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云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协同作战。没有超级计算机技术,“算法”根本无法在瞬间完成,云技术依然“悬在空中”无法解码开源,卫星导航技术空中搜索精准定位无法实现,各项智能传播技术应用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余论与畅想

  智能传播是人类智慧与科学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嵌入生长,是技术进步与传播市场需求的碰撞火花,是新闻传播内容生产技术、新闻产品分拣分送技术、音视频文字转换技术、新闻素材(虚假新闻)甄辨技术、“把关”技术等的革命性飞跃。智能传播新产品新形式的背后,都有着坚实复杂、盘根错节、环环相扣的技术支持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和多项关键技术协同作战的时代产物。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在全球全域全面组网并网,这就意味着中国智能传播无需再在定向传播、定位传播、精准传播方面仰人鼻息。领跑全球的中国5G通讯技术、位居世界第一方阵的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和足以同美国GPS分庭抗礼的中国北斗导航技术铸就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是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传播观念革命性飞跃的基础保障,是智能传播嬗变前行、融入“新大众传播”的原动力所在。在这样的时代节点和技术背景下,探索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时代使命。

  将技术创新与智能传播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展示出时势造英雄、技术出活力的时代特色与中国气质。中国特色智能传播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务必时刻牢记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的根本要义,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创意精神,不断向新技术要产品、要服务、要学问;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大幕初启,技术支撑创新路径正不断优化完善,可以按图索骥探寻未来可能的智能传播领域内容、形式、产业的创新,互联网络上承载日益丰富,应用日益广泛,“赋能”“赋势”效果日益显现,彻底颠覆了“互联网下半场”的无稽假说;随着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强大,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人群等智能传播生态体系都在即时发生变化,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自然会随之发生改变,相关理论探索也需要不断深化、细化、精化、优化。

  (载《传媒观察》2022年8月号,原文约8000字,标题为《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此为节选,图表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

  【作者简介】滕佳丽,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曾静平,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