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22/01/20 09:37  传媒观察  

  编者按: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谢建东,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1期发文,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向世界网络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根据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提出一系列有关论述,推动我国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立足中国实际的网信事业发展规范和原则,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浪潮中萌芽,在推进跨世纪发展战略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巩固,在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指引下不断创新突破。

  我国互联网自1994年正式全功能国际联网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全社会形成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实现了由模仿、追赶西方到部分引领世界潮流的转变。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向世界网络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互联网的认识、观念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在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浪潮中萌芽

  本文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的认识及其演变历程,认为各个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关注和论述的重点有所不同,邓小平时期所做的工作多集中于物理层,此后应用层的发展及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广义上讲,毛泽东时代的科技进步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带领全国人民在现代科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辉煌成绩,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我国计算机事业从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科学规划起步,到1976年905乙计算机研制成功,实现“大型计算机从单机向并行模式迈进”,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仅用了20年时间。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就顺利实现国际联网,应该说有赖于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想萌发于改革开放初期,原因在于:就互联网发展而言,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所做的虽然都是奠基性的工作,但后者的工作更为直接。1994年我国接入全功能国际互联网时邓小平还健在,他对电子计算机、信息化的重视和相关论述、事功,与我国互联网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想脱胎于其信息和科技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的深度改造,以及对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知识框架与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后,随着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信息等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以及一系列促进出国留学、对外贸易、科技交流政策举措的出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潮与切实行动,再加上此前我国在电子计算机等相关方面的积累,互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势所必然。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第二个“科学的春天”的氛围,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对信息、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促进了我国互联网及其关联技术、社会化应用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尽快实现温饱并向小康迈进,加紧建设四个现代化,这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资金短缺,就是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为此,党中央明确,既要通过各种形式、新的政策引进国外资金为我所用,也要充分“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信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党中央对信息和科技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的巨大价值被极大地发掘出来,为我国互联网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促动下,我国于1986年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成为国际互联的前奏。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早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计算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等论断,为当时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亲自推动了“863计划”的出台,并力排众议推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建设取得成功,这些都与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密切相关。邓小平的上述科技与信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重要渊源。

  早在1978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富有远见地提出“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这次大会通过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将电子计算机作为重点发展的八个高科技领域之一,明确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技术攻关重点,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和微型机”“建立全国公用数据传输网络和若干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具体的互联网发展建设任务。

  引进、发展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加速了我国计算机工业民用、商业化应用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江泽民同志担任电子工业部领导期间,明确提出“没有电子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的观点。也正是在这期间,电子工业部将计算机工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确立为“翻三番,超十年”,也即到2000年我国的电子工业产值要比1980年翻3番,将计算机等产品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到10年,但比我国社会经济的平均水平超前10年。根据电子工业部提请,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明确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将发展目的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发展方向转移到以微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也即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

  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而言,“863计划”是较为关键的节点,也是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先声。1986年3月,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即“863”计划)启动,拟投入100个亿追赶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其中“信息技术相关项目的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2/3”。为了能够及时传输上述提到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等所需要的数据,1993年3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经多次沟通协调,与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之间架起了一条64K的互联网专线,此举为次年4月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互联网时代奠定了基础。

  二、在推进跨世纪发展战略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

  根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担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把在实现温饱的前提下确保到2000年达到小康、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行了细化,提出2000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再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更加宽裕。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目标进一步细化为,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分三步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又称“小三步走”战略,构成了这一时期奋斗的底色。根据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互联网等高技术被当作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一)确立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基本方针

  1993年,在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同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启动了加速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三金”(金桥、金关、金卡)工程。当年6月,为解决国内经济过热等问题,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加快金卡工程进度,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交易和金融管理的电子化。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并于次年8月初步建成,全国24个省市开通卫星联网。到1997年10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互连互通。1998年3月,信息产业部组建成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信息化与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国信息产业市场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1995年之后“电子商务”的概念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全国大中型机关单位掀起了信息化改造浪潮。此后几年间,我国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现在引领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风潮的企业纷纷诞生。根据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叙述,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期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光缆干线覆盖全国,使我国互联网“逐步演进成为一个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超大容量、灵活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宽带高速信息网”,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基本通信业务和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互联网可以快速、广泛、大量传播信息,但它本身却难以作出价值判断,为有效防范网络上的虚假有害信息,必须依法加强管理。199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公安部据此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在认真分析信息网络化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上述互联网发展管理基本方针。当年9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明确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网络安全等的罪与罚。

  (二)提出要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机遇,“利用它来为改革发展服务”,推动我国信息网络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当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全国网络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有了统一的机构。

  1999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阐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信息技术等的进步促动传统产业变革,导致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导致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2000年的全国两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据预测,当年底,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将“连接100多万个各类网络、1亿台主机、5亿左右的用户”,并快速向“集成、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发展”。⑯为有效应对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我国必须加速传统工业信息网络化改造,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基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2000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也在当月正式成立。当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对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问题进行了部署,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三)积极拓展并趋利避害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传播功能,用互联网“为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服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基于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服务”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我国网络媒体快速发展,改变了既有的新闻传播格局。1997年,中央新闻网站人民网成立,前后两年间,网易、腾讯、搜狐、新浪四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成立。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认识到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制信息权”的重要,依据信息化战争新形势及时调整我国军事发展方针

  三、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调整和巩固

  在从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间,世界互联网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的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逐渐跻身全球前列,网络媒体、网络问政、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此前的积累、技术发展的延续性,以及市场和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密不可分,也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担任总书记期间最主要的理论贡献,互联网建设和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改造其他行业或领域,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对互联网发展管理方针进行调整,强调要“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加强互联网技术社会化应用,对“三网融合”和下一代互联网进行超前布局

  2007年1月,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互联网发展各个方面,“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综合相关文献来看,该观点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央对互联网发展管理的主要看法。对于互联网发展管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新方针,并将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传播功能与媒体属性不断增强,在下一代互联网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文字、数据、语音、图像等服务的基本功能,将对既有的电信、广播、电视等服务形成互补和一定程度的替代。基于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任期内高度重视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工作。现在,微信、移动高清通话、智能电视、智慧云、各种手机客户端等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的远见和行动。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集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多部委力量,以打造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基础平台为目标。以往的互联网发展基于IPV4,而该工程建设以IPV6为核心,意味着可以分配更多更安全的网络地址,正是IPV6近乎“天文数字”的地址分配能力,为我国此后物联网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支撑。

  (二)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强调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同时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加强对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和管理,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面对新的传播格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创新发展,对新兴媒体如何有效利用、加强管理,传统媒体如何巩固舆论阵地,增强传播力影响力……经过不断摸索,胡锦涛总书记得出的结论是: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的同时,注重“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期间提出,为因应网络媒体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必须同时“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年12月,他在给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的贺信中,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主张。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日报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广大网民交流,这是我国网络传播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表明了党中央对网络媒体发展的重视。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统筹信息产业与网络文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在2007年1月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扶持政府网站、具有优秀文化内容的网站等发展,“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云计算”“物联网”“个性化制造”“网络制造”“智能服务”“传感网络”“网络超算”等大量新词汇,他认为智能发展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就业形态,要继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积极发展智能基础设施,“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国际传播能力、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同步提升,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注重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更具共鸣的价值取向,比如“和谐”等,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做好跨国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载体,应加强涉外媒体和网络建设并发挥好其对外传播功能。

  四、在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指引下不断创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就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网络强国建设、网络传播、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在我国已是网络大国的判断基础上提出建设世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确立了网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具体目标。之所以在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的同时,将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目标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当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强大动力,我国互联网经多年发展已具备相当基础。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在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关改革方案,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任组长。他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要向网络强国迈进,并对建设网络强国相关的网络安全、过硬技术、人才资源等问题进行了阐述。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巨大潜能,驱动现代化和网络强国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7月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的目标,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建设世界网络强国必须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提高党领导网信事业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等主题进行集体学习。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网信工作座谈会,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目的宗旨、网络舆论工作重要地位、网络安全与发展辩证关系、网信人才政策、核心技术攻关等涉及网信事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该讲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信息网络观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8年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化的同时,对“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等进行了系统部署。

  (二)坚持网信事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了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宗旨

  推动网信事业发展,首先要回答“为了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网信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宗旨。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互联网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互联网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全民共治。

  要让互联网真正造福国家和人民,必须确保其可管可控,“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互联网的发展。在依法发展和管理互联网理念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或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确保了我国互联网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让互联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网信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如何创新互联网管理,走出一条政府与企业“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科学做好互联网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责边界,“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对互联网企业要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互联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唯点击率是从,更不能以给钱多少作为搜索排名的标准,要对打击网上假冒伪劣商品、遏制网上虚假信息传播和谣言扩散负起责任。

  (三)重点关注融合发展前提下的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并加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极为关注的一件大事。2013年11月,经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明确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以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部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视。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举行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媒体融合的专门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推进媒体融合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有“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为推动新闻舆论战线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2016年底,作为媒体融合发展成果之一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要求其“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这也使得每年例行的国家主席新年贺词,于2017年在发表渠道上首次增加了互联网。

  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推动媒体融合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媒体融合“2.0版”改革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媒体人才培养、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等方面,就加快我国媒体深度融合作出新部署。

  (四)提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把对互联网的重视提到空前程度,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早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对媒体和舆论格局带来的颠覆式改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正视网上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的事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然人上了网,宣传思想工作也要跟着上网。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遵循传播规律、创新工作方法。网上舆论工作同样受传播规律的支配,需要把握好时、度、效的问题,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网络传播一边是技术、一边是内容,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既要在渠道建设上下功夫,也要想办法提高内容质量。提高内容质量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等。面对传播环境的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迫切需要在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等方面进行创新。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和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互联网环境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文艺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召开专门会议。他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时代文艺工作的对象和群体接受、欣赏的习惯等都发生了变化,党的文艺工作要有全新的眼光、政策和方法。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提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年底,他组织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致力于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关于推动全球治理格局和体系变革思想在互联网领域的反映,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之后,重新定义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全球治理体系应由全球共建共享,推动世界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必须结成全球互联网“统一战线”,推进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

  当前,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的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信息贫国”有着共享世界互联网发展红利的强烈愿望;一些新兴的经济体,比如金砖国家,随着互联网发展对增加在相应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有着强烈诉求。为团结这些国家形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下,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就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世界互联网发展应该以相互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为原则;以互联互通、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有序发展、公平正义为主要目的。

  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会晤、二十国集团会议、对外出访等多个外交场合,不断呼吁国际社会相互尊重网络主权,发扬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伙伴精神,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为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一起努力。

  (载《传媒观察》2022年1月号,原文约15000字,标题为: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此为节选,注释、图表等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1-2021)”(19ZDA32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疫情时代云南对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研究”(QN202043);云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中国共产党互联网传播思想研究”(C176240104);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部校共建项目“加强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建东,博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郑保卫,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