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长江丨百年老校将“节水”的种子种到孩子的生活中
2021/04/11 17:15  新华报业网  

  站在一幅秦淮河两岸风光的儿童水粉画上,孩子徐徐“吟诵”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画上便逐渐投影出朱雀桥、乌衣巷、燕子的形象。一座古桥下挂了一个红绿灯,当雨季水位上涨时,红灯亮起,船只便绕道而行;水位下降后,绿灯亮起,船只便可安全地从桥下顺利通过。这两个小创新项目就是南京市考棚小学水情教育成果中的佼佼者。

  考棚小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中央,是一所百年老校,建于1905年,到今年已有116年的历史。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能路过一座秦淮河上的桥。校长袁塞说,将水情教育以及对秦淮文化的保护纳入到孩子的实践课程中,让水情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便是从内心里激发了孩子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也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里扎根。

  2019年,江苏省水利厅在考棚小学举办了“珍惜每一滴水”主题教育活动,并推选了首批10名小学生节水大使。“这些节水大使就是根据孩子的生活实践经历来挑选的,”袁塞说,当时学校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了5个“一”活动,让孩子利用五一假期在秦淮河上的寻访:“一条河,了解秦淮河的历史渊源;一座桥,走遍秦淮河上的桥;一个故事,了解这些桥背后的故事;一首儿歌,这是孩子自创的童谣;一张照片,孩子和桥的合影、与河的合影。”

  袁塞介绍到,把对秦淮河文化、水文化的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实践中,鼓励孩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这样节水教育、水情教育才不是单纯的说教,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把节水意识作为一颗种子,“种”到生活之中,“在成长的过程中,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是有力量的”。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长江南京段的主要支流。说起长江,袁塞说自己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原来,袁塞的外公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一名建设者,他是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的电路设计师。听自己的母亲说,当时外公已经有五、六十岁了,为了大桥的建设,他常常是腰上扎着安全带,悬空在江面上,寻找大桥电路铺设的最佳方案。2018年底,南京长江大桥恢复通车当天,袁塞和家人作为第一批参观者,走上了大桥。

  袁塞说:“我走在长江大桥上,看着长江水,我仿佛就看到了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我想,祖国的腾飞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孩子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守护长江,守护着一江清水向东流,要从孩子抓起,让同学们从小就树立起节水护水的观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担当,做长江大保护的小使者,做生态保护的小使者。”

  (时长:00:24)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孔德信

  文字:邓晓琦

  视频:周天琦

  制图:杨晓珑 陶蓉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