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长江 |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08/16 20:11  新华报业网  

  苦槠,大乔木,壳斗科锥属的一种常绿植物。对南京乃至江苏来说,苦槠的自然分布以长江以南为主,而长江以北基本没有。因此,民间有将其称为“长江南北‘分界树’”的说法。

  “其实也不尽然。”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园艺科普中心副主任刘兴剑表示,苦槠是因冬季“怕冷”而在江南比较常见,其实以南京来说,同为常绿乔木的青冈、冬青等树木多数都是较少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地区。

  同时,长江串联东西、水道蜿蜒,沿线地区及南北两岸的纬度、海拔、气候、风貌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往上游看,例如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实际上长江两岸都是有苦槠分布的。”他说。

  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一棵有150年左右树龄的朴树安静地“站立”在园内。它是园内保护植物之一,是园内经过挂牌的5株“南京市古树名木”之一,也是园内树龄最大的一棵树。“我们把它的周围清理出来、围上栏杆,不让人随意进去,同时设置科普牌介绍它的情况和保护它的重要性。”在刘兴剑看来,保护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其实也是对它们周围已经形成的一个小生态环境的保护。

  植物,是地球上的一个生产者。它不仅生产粮食,还可以改善空气状况、改良土壤状况等。“每公顷的森林,实际上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吸收二氧化碳、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吸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他介绍道,植物对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第一次看长江是在20几年前了,应该在1992年,那个时候是刚来到南京上学,慕名到长江大桥去看看。”刘兴剑回忆道,初见长江时,水流波涛汹涌,当时是非常震撼的。“我希望长江水变清,希望两岸山变绿、树木变得更茂密、森林得到恢复,变成真正的绿水青山。”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2020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的“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丁叮 邓晓琦

  视频 赵宇 谭倩文

  制图 朱丹清 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