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红色故里新变化】周总理家乡圆梦小康
2021/02/14 11:40  光明日报  

  支宝忠的家在村西头,羊圈和房子相连,总面积有三四百平方米。走进羊圈,一只小羊“咩咩咩”叫起来,“这只刚断奶的小羊还不太适应独立生活。”支宝忠向记者解释。2020年,支宝忠家的羊圈出栏60多头羊,养羊净收入达8万多元。羊圈里还有100多头羊的“净资产”,这让他心里很踏实。

  支宝忠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土楼村村民,淮安区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离他家不到20公里,就是周恩来总理的故居。2015年,支宝忠被识别为施河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他家有4口人,当时女儿读初中,儿子读小学,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夫妻二人种的4亩多地,家庭人均收入仅3800元。“日子很艰难,过不下去了。”支宝忠回忆起几年前的生活境况,心酸得很。

  随着淮安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省级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来到支宝忠家,对他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动员支宝忠发展养殖业。

  2017年,施河农村商业银行的5万元贴息贷款很快就打到了支宝忠的账户上,有了这5万元,支宝忠便开始了他的养殖计划。他养了150头猪,在夫妻二人的精心饲养下,当年便有了8万元的纯利润。

  正当支宝忠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时,2018年的非洲猪瘟让他养殖的猪死亡了大半,损失惨重,支宝忠的生活又沉入了谷底。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支宝忠开始盘算新的脱贫致富路。他了解到,养羊的成本只要3元一天,比猪要少很多。2019年初,他又办理了5万元小额贴息信贷,买了30多头羊羔、上百只鸡和鸭。他和妻子起早贪黑,养殖事业逐渐有了起色,2020年家庭年总收入达到了12万元。

  淮安市扶贫办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淮安聚焦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坚持因户施策。同时,淮安市实施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97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3亿元,带动88个村集体年增收1100余万元。2019年起,淮安市梳理并出台《村集体经济收入路径参考条目》20条,逐村制定诊断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榜,明确“一村一策”举措,进一步增强了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发展后劲。到2020年底,淮安市所有低收入村集体收入均达到了18万元。

  “到2022年,我希望我的羊圈里面能有100只母羊,年出栏300头左右。到那时候,贴息贷款也不用了,可以让给更需要的农民兄弟。”支宝忠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眼里闪着光亮。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