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扬州 > 要闻 > 正文
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作为巨大动力——扬州:河“红”水碧,“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2021/11/11 08:48  新华日报  

  大运河博物馆。张卓君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秋末冬初,位于扬州市区南部古运河畔的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里,层林尽染、水碧天蓝。芦苇荡边、杉树林里、亲水道上、粉黛花田中,不时有游人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公园越来越美,有咖啡店、城市书房,还有篮球场、儿童乐园,不仅我们喜欢来,很多外地游客都来打卡呢。”扬州市民刘霞退休后常常约上三两好友来逛公园、游博物馆,拍视频发朋友圈,很是惬意。

  “越来越美”“越来越好”——这是一年来很多扬州人的共同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一年来,扬州市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等统一起来,努力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文旅融合 千年大运河“红”起来

  从空中俯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宛如一艘即将扬帆的航船,停靠在三湾古运河畔。

  去年总书记来三湾考察时,正在建设中的大运河博物馆尚未开馆,一年过去,这里已成为扬州旅游的新晋网红。

  “今年6月刚开馆那几天,不少游客第一时间就赶来打卡,不夸张地说,排队的人多到我镜头都装不下了。”家住三湾附近的祁超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他的镜头里,记录着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春夏秋冬。拍拍手中的相机,祁超自豪地一笑:“有位游客说,他就是想来看看总书记夸赞的‘好地方’到底什么样。”

  大运河博物馆的红火,有数据佐证:开馆以来,在每日进馆人数限流的情况下,先后接待了60万人次省内外游客,40岁以下观众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总书记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结合起来,仅依靠大运河博物馆这一个载体还不够,还需要配套更多优质文旅融合项目。”扬州市运河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说。

  “根据大运河博物馆的客流样本,在现有生态文化公园观光属性的基础上,我们正努力在运河边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欢乐三湾’。”李大冲透露,当前三湾夜游及体验式演艺项目的策划工作已在进行中,未来将以古运河码头剧场为核心,结合船坞市集、运河人家等不同场景,形成多动线、多点位互动游玩观演方式,为游客创造一个可以体验“穿越之旅”的运河演艺主题公园。

  9月9日,扬州市复产企业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庄文斌 摄

  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让千年运河重新“活”起来、“美”起来,扬州正在下更大的功夫。去年12月,扬州大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应运而生,近一年来,这个年轻的集团围绕如何“活化”大运河文化宝库的命题紧锣密鼓地谋篇布局。

  就在一年前,许多扬州人还没想到,191岁的扬州老字号“谢馥春”将和国潮新文化产生联系。“今年6月,‘谢馥春’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成为扬州第20个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扬州大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总经理朱宏兵说,“谢馥春”股权混改正在进行,将积极利用资本的力量让老字号与国潮风碰撞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建设方案刚刚通过了规委会审查,未来将以物的展陈、人的展演和数字化的展现相结合,让世界非遗真正实现可亲近、可参与。”朱宏兵说,围绕做强大运河文化带这个超级IP,投资近百亿元的486历史街区将围绕“月”“梦”“醉”打造3个沉浸式体验的主题片区,正在高标准打造的歌舞剧《大运扬州》将把运河沿岸文化和风土人情搬到舞台上,填补扬州文旅剧场版演出的空白。

  大运河,不只是蕴藏历史的宝库,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去年11月以来,在语文老师卜新尧的带领下,来自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的高中生兵分六路,先后用45天的课余时间,用脚步丈量运河两岸,探寻深藏运河脉络的城市记忆和人文底蕴。

  通过一次次实地走访调研,这些高中生不仅明白了三湾“裁直取弯”等科学治水理念,在与古运河两岸原住民的交谈中,还挖掘出更多与运河有关的民俗、文化、故事,汇编成运河知识PPT、运河文化微电影、运河文化主题展览,分享给更多热爱运河文化的人们。

  “活动结束后,有学生写下心里话,说无论求学走出多远,都会回到家乡来,最想从事一份与运河保护相关的工作,让我特别感动。”卜新尧觉得,一颗颗关于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守护的种子已经在学生们心中种下,未来,他们一定能够担起“好地方”文化传承的重任,不断为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80后扬州人杭树志,就是“回到家乡”的那一个。大学毕业后,杭树志曾游历过20多个国家,一次次精彩的游历却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到小城扬州的决心,最终在扬州市广陵区一条老街——皮市街开了个“浮生记”书店。“生于斯,长于斯,运河于我而言,是一条流淌在骨子里的河流,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从2013年开店至今,杭树志开发了100多款与扬州相关的文创产品,特别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他发掘瘦西湖、个园等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点元素,制作成书签、明信片、胸针等文创产品,除了游客爱买,还有不少扬州本地人慕名而来。

  越来越多的扬州青年回到家乡,自发向皮市街聚拢,有的开起花店,有的开起茶室,在静静流淌的运河边上,经营着“好地方”的幸福日常。

  环保提升 “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每天茶余饭后,沿着运河健身步道散散步,既欣赏风景,又锻炼身体,心情很舒畅。”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沙口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强说,曾经的大运河两岸,环境杂乱、绿化缺失,清理整治后,水清岸绿,处处都是景,“搬迁走的村民们都想回到运河两岸楼盘居住。”

  2020年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启动后,广陵区对运河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健身场所建设、厂房改造利用以及重要节点改造和活化利用。如今,运河沿线20公里两岸绿化景观全线贯通,像给运河镶上了绿色丝带,跨越运河的一座座桥梁,如江扬大桥、文昌大桥、扬州大桥等下方空间,都建起了桥头绿地公园,不仅实现了景观提升,而且还开辟了儿童运动空间、健身步道等场所,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丰收的喜悦。 王群 摄

  环境的优化、生态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诗意栖居”,更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景观改造结束后,我们对沿线见证扬州工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栈桥、船坞、码头、老旧厂房仓库等进行保护改造,既传承历史记忆,又融合工业元素,引入文旅产业,助推广陵文旅事业发展。”扬州市广陵文旅集团工作人员步娜介绍,年底即将改造完工的原供电仓库厂房,将与一家知名文旅公司合作,打造近3万平方米的高品质运动系产业园,以“体育+文旅”为核心价值,集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创业办公多功能于一体。

  运河两岸“生态美”助推百姓富,运河水道管理的生态优先理念,则让这条“黄金水道”更添绿色、活力迸发。

  “京杭运河江苏段2020年货运量达5.3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总量,其中扬州段是整个京杭运河中最繁忙、船舶通过量最大的航段,货物通过量占江苏省内河货运量的60%。”扬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宇说,为确保黄金水道碧波荡漾、船舶安全通行、货物高效运送,扬州在全省率先与省交通运输厅共建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把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127.5公里纳入建设范围,重点实施航运效能提升、运河文化展示、绿色生态廊道、南水北调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等四大工程。今年9月,高邮段工程率先启动建设,到2024年整个扬州段将全面建成。

  京杭运河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头,常年有13个省市的船舶航行,极易产生船舶污染物。扬州大力推动船舶防污染改造和船型标准化,除了在沿河港口和码头上配备接收船舶垃圾的设施,还投入运行了船舶垃圾流动回收船。今年以来,仅京杭运河扬州城区段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就已免费接收船舶生活垃圾40.1吨、生活污水129吨、含油污水31吨。

  为了让运河的绿色发展更加有法可依,扬州还出台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办法,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体系、船岸设施建设、接收转运处置运行、信用管理等新型监管方式,通过地方立法予以细化、明确。

  高位推进 南水北调开启新篇

  江都水利枢纽,4座巨大的抽水站静静地矗立在水中。

  走进第四抽水站,墙壁上“江水北调奠基石,南水北调开新篇”的标语引人注目。“就是在这里,总书记察看了抽水泵运行。”第四抽水站管理所所长薛井俊告诉记者,汛期刚过,站内正在检修水泵。“一江清水向北送,江淮明珠是源头。安全是南水北调东线顺利运行的前提,要保证任何一颗螺丝钉都不能有问题。”

  江都水利枢纽。

  去年11月,在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节约用水、国情水情教育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夏方坤说,过去一年,江都水利枢纽认真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质量发展、幸福河湖建设、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和任务,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确保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新业绩。通过运行管理、调度管理、安全管理、效能管理等全面提升,江都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已经北输江水1530亿立方米,自流引江向东调水1340亿立方米,总量相当于100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担起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使命。

  在江苏南水北调展示馆内,一江清水从江都水利枢纽,经过9级水电站逐级提升,最终抵达山东——“水往高处流”的全过程让人心潮澎湃。“目前,我省已经研究制定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意见,建成智能化调度运行系统,完成向山东送水6.7亿立方米任务,抗御‘烟花’台风期间抽排涝水7.6亿立方米。”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说,江苏正在深化东线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事业。

  “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节水,是总书记对南水北调的又一个殷殷嘱托。

  “作为源头,我们坚持走好丰水区节水之路,深化节水机关建设,正在申报2021年度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智慧节水监管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力度推动水情教育。”夏方坤说,江都站已经与都江堰合作共建,联合倡议成立“长江经济带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联盟”,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聚合起来,联珠成串、并线成网,提升水情基地建设和水情教育整体水平。

  新成立的江都水利管理处水情教育中心已组建了专业宣讲队伍,开展了“水韵江苏·节水少年行”主题宣传活动,打造了水情教育基地“VR版”……“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其中,在加深对枢纽了解的同时,增强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很多学生包括小学生,都成了我们的护水宣讲员。”水情教育中心志愿者高堃说。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江苏还从制度层面加以推进。陈杰介绍,坚持节水优先,江苏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万元GDP用水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8%,并率先实现丰水地区水权交易改革突破。江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全国优秀,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江都水利枢纽见证了新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从起步走向辉煌的伟大进程,形成了‘三易站址’的科学治水精神。迈进新时代,江都水利枢纽人正以总书记视察为新的起跑线,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化为巨大动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拼搏,奋楫争先,书写水利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夏方坤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郁芬 林元沁 胡兰兰 汪滢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