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扬州 > 要闻 > 正文
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24)|新时代“扬家匠”成扬州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1/10/12 10:37  交汇点新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舆论宣传的优势,为江苏完成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新使命新任务加油鼓劲、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进一步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3月22日起,江苏省委改革办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专题,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扬州是个好地方”,也是一座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特色鲜明、传承有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关技艺人才。从2016年起,扬州市围绕“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创新打造以“院室区园”(研修院、工作室、展示区、创业园)为主体的培育阵地,助推新时代“扬家匠”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唱出了好戏连台。全市现有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41人,累计获评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93人次、新秀286人次。

  一、突出技艺传承,让乡土人才能人辈出

  技艺技能是乡土人才的立身之本、成业之基、发展之道。扬州市以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和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大力培育“匠心”、提升“匠能”、铸造“匠魂”,努力实现绝技不绝、人才不断。

  搭建育才平台。整合全市职业院校特色学科资源,挂牌设立3家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聘请名人大师、高校教授担任“工匠导师”,运用现场教学、操作实践、座谈沙龙等现代教学方式,帮助乡土人才提升文化、更新技能。持续实施基层农业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与扬州大学等高校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300余名。率先将乡土人才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设立中青年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专项。乡土人才王莹带领茶艺团队用心研习多种茶文化产品,开设习茶课程120期以上,举办富有扬派特色的传统茶会(非遗项目)220期以上。

  构建培养体系。突出高端引领,采用“领衔专家—指导专家—培育对象”梯次培养模式,选聘64位业内声望较高的“乡土名师”担任领衔专家,成立市级乡土人才名师工作室,组织名师大家手把手帮带、面对面传艺。连续5年给予64个名师工作室累计1615万元资金补助,帮助聘请200多位国内外行业领域资深导师担任指导专家,精准培育600多名培养对象。

  放大品牌效应。好的技艺不能只是“门内香”,还要打开门走出去。扬州市引导乡土人才推进技艺传承、技能提升和技术革新,提升品质品位品牌,更好地聚人气引人才。非遗传承人夏梅珍与汉服文化协会合作,把非遗项目“扬州中秋拜月”和“扬州汉服技艺”融合起来,创建“细君”汉服品牌,研制各式汉服和汉代首饰数百件(套),受到线上线下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一批青年学徒拜入门下共同研究推广汉服文化。

  实践证明,如何让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传承发展,不仅“有解”,且能“优解”。唯有坚持以人才培养实现乡土技艺薪火相传,推动优秀乡土技艺走进生活、走入市场、走向大众,找准乡土人才与社会发展的交汇点、与群众感情的共鸣点,才能让乡土人才“乡”而不“土”、延续不断,让“老行当”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二、突出产才融合,让乡土人才活力迸发

  乡土人才技艺技能虽强,但往往创业经验不足、政策把握不准、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扬州市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土人才项目化入驻园区,加快与现代产业、科技、资本深度对接,促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聚合裂变。

  延伸产业链。聚焦“一县一品”和产业特色,集成打造运河“扬家匠”乡土人才“三带”创业园等7个创业园区,提供包括创业辅导、项目资助、科技支撑等全方位服务,真金白银支持创业园区(街区)发展。入选2020年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的宝应县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共入驻上下游企业40多家,其中全国人大代表、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莫元花,带领3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从事乱针绣设计、加工和技术创新,年产值逾3亿元。

  融合科技链。针对当前传统农业、手工业加速趋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形势,积极引导传统技艺技能与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乡土人才加强科技武装、拥抱信息时代。打造“扬州好地方 大师造好物”乡土人才产品营销线上平台,推广乡土人才网络直播,推出一批深受欢迎的“网红爆款”。“全国河蟹养殖能手”、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李永政与300多家养殖户签订协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网络销售”的产销模式,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其个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扶持资金链。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市级设立3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面向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单个项目给予20万元资金资助。同时,广泛与银行金融、风投创投等机构合作,开发适合乡土人才特点的金融产品,定向提供“人才投”“人才贷”等金融服务。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梁宝富创办的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公司,在资本扶持下日前于新三板挂牌上市。

  实践证明,人才是产业的力量源泉,产业是人才的成长土壤,没有脱离于人才的产业,也没有游离于产业的人才。唯有让乡土人才紧紧依托产业、深深融入产业、步步引领产业,方可真正使产业高地成为成就乡土人才的高地,使乡土人才的创造力转变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突出反哺乡土,让乡土人才根深叶茂

  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村,理应服务本土,在带领致富上发挥更大作用。扬州市采取搭建展示区、加强政策引导、树立典型标杆等方式,推动乡土人才先富带后富,扎根乡村造福一方。

  搭建平台聚合力。打造“486”非遗集聚区、“三把刀”文化体验区等乡土人才成果展示交流平台,集聚雕版印刷、古琴艺术、剪纸、玉雕、刺绣等各层级非遗项目近70个,通过活态展示、艺术品定制以及建设传习基地、举办非遗项目交易展演等系列活动,把传承非遗文化的乡土人才聚集在一起,将其创造成果推向市场,让乡土人才出名、乡土技艺出彩。中国古琴斫琴大师、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田步高,领头创办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推动扬州古筝产品工艺化,先后申报“双箱”“双弧”等国家专利技术,“龙凤”牌乐器发展成全国著名品牌。全市已累计集聚琴筝企业200余家,销售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

  政策加持增动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注重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建立适合乡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全市500多人次通过考核并获得专业能力证书,79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43人入选省正高级和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完善“十大能工巧匠”、企业“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荣誉体系,对领富带富能力强、贡献突出的乡土人才,享受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优先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并给予其他荣誉。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扬州市小木匠吴晋卿获家具制作银牌,取得我国在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多方共举提效力。坚持多部门联动,积极为乡土人才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缴纳、政策资讯、市场信息、产品推介等专业服务,鼓励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办企业、兴实业。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头雁”效应,大力发展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形成创业就业集群,目前共有926名乡土人才创办企业或领办合作社,直接带动5600多人就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6万元。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指引下,扬州市各类乡土人才正以崭新的姿态“破土而出”,活跃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上,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书写新的篇章。

  实践证明,乡土人才的根在基层,要想真正留才用才,关键是让他们用力向下扎根,用心向上生长。唯有紧贴乡土人才所想所需,努力让基层土壤更加肥沃,让养分更加充足,让成长空间更加广阔,才能换来乡土人才的“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勾画出乡村振兴的满园春色!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