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扬州 > 要闻 > 正文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让技能人才培养有高原更见高峰
2019/12/18 15:57  交汇点新闻  

  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参赛选手扬州技师学院老师吴晋卿经过4天的紧张奋战,勇夺家具制作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该赛项上的历史性突破,也实现了扬州世界技能大赛奖牌“零”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了“扬家匠”的风采。

  

  翻开扬州技师学院近几个月的“荣誉簿”,上面有各种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奖项:2019中国技能大赛——全国电子信息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学生组全国一等奖;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朱士云老师与薛飞老师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教师夏雨、周泽天荣获全国二等奖;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张国庆老师荣获三等奖……

  “仅今年10月以来,就有9支队伍参加了7项国家赛事,获得了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的优异成绩。”扬州技师学院院长都国雄介绍,各类技能国赛、省赛全面开花的“奖牌效应”背后,是学院“十年磨一剑”积累。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坚持参加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赛教融合”的原则,在“课证赛”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一体的培养方式、实训实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竞赛水平,在常规培养站立“高原”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又一个“高峰”。

  

  “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技能能力不断地追赶‘前沿’,不断地把理论知识转变成前端实践产品,这才是一个工匠最应该具备的能力。”薛飞老师在今年的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他表示,过去他们在书本上教授的内容相对“滞后”,通过参加比赛不仅锻炼了技能,更掌握了许多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动态,让学生们参加大赛,在实践中去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如何才能让“争金夺银”成为一种常态?关键是要做好梯队建设工作。为此,扬州技师学院层层选拔组建“青苗班”,通过一名大师培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不仅为参加世界级的赛事培育了后备力量,也为大国工匠的传承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了培养最顶尖的工匠,学校每年都要在每棵‘青苗’身上投入不菲的成本。”吴晋卿介绍,为了更加深入系统地培养专业匠人,学校从学生里选出最优秀的“苗子”,让他们跟着学校里的“大工匠”进行深入学习,通过一对一手把手教学,把这些“青苗”浇灌成继承了传统技艺的“大树”。

  “技能人才培养出了成绩,也要让技能大赛带来的提升效益惠及‘塔基’的学生群体。”都国雄介绍,为了培养好更广大的“塔基”学生群体,技师学院不断挖掘技能人才培养的“源动力”,突破创新进行教师体制改革,坚持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建立健全竞赛保障机制,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整体提升学生的竞赛水平,教育改革是重点。”扬州技师学院教研室主任池东生介绍,过去学校的课程教育理论和实操严重脱节,学生只懂书本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是“睁眼瞎”。为此,学院特别开展了“一体化课程建设”,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训当中补充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

  “我们的竞赛教育不是少数人的,而是一种将精英化培养和普适化推进结合的教育模式。”薛飞介绍,学校不仅培育那些“精英人才”参赛拿奖,更将技能竞赛作为日常教育的补充在学生中推广,5年来,仅机器人大赛就有500多名学生参加。与此同时,学院还通过开设奖励制度、举办校技艺技能大赛,在全校营造了全体参赛、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技术人才的培养重实践,不仅要有好的学生和老师,还要有充足的实操空间,这是他们成长的土壤。”都国雄说,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精尖技工人才,学院投入6000万元建立了扬州首个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中心拥有8个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实训项目、1个以轴类柔性制造生产线为特色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生产实训项目。

  如果说职业技能提升铸就匠人“硬实力”,那么职业素养提升则是扬州技师学院师生争金夺银的“软实力”。“我们非常认可你的技术能力,德国奔驰期待你的加入!”在得到舒曼女士的答复后,扬州技师学院2019届IHK毕业生裴腾辉微笑起身,与这位德国面试官用力握了握手。通过面试的他已奔赴德国,成为莱比锡奔驰工厂的一名正式技工。

  “比起技术水平,我们在面试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该招聘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这里的学生不仅技术水平不输德国,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和个人素养也令她感到惊叹。

  扬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徐祥华表示,正是这种“软硬兼顾”的培养策略,让一批批技师人代表“扬家匠”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技艺的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地斩获骄人业绩,实现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跨越。

  通讯员 罗 潇

  新华日报记者 李 源 见习记者 赵 越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