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盐城 > 资讯 > 正文
盐城:擘画“幸福河湖”新图景
2021/12/10 08:36  

  作为江苏及长三角城市群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的城市,盐城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山的地级市,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湖泊湖荡众多,被称为“千河之城、万河之市”。全市共有河道2.6万余条、总长5万余公里,以及省管湖泊“两湖九荡”。

  近年来,盐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坚决贯彻省、市2021年1号总河长令要求,全面吹响幸福河湖建设号角,坚持高点定位、系统治理、全域统筹和文化引领,擘画了一幅“水韵盐城”的壮美图景。

  用“水文章”夯实“生态基底”

  水是盐城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盐城、幸福盐城新期待的重大举措。该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文章,夯实美丽盐城的“生态基底”。

  今年8月,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关于建设幸福河湖的动员令》,提出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河湖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市河湖总体建成“河湖安澜、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总体目标。盐城正以一系列高质高效的举措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以“三长制”助推幸福河湖创建。该市将考核断面水质达标责任纳入相应河长工作职责,形成“河长+断面长+警长”三长并举河湖管理新局面。全市7974名河湖长、74名断面长、1154名警长组成了全覆盖的河长制工作网络。

  ——以严密制度助推幸福河湖创建。该市制定《盐城市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和河湖治理保护落细落实;颁布《盐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将河湖长制以及河湖管理、保护和利用写入地方规章;印发《盐城市河道日常巡查管理办法》等多个工作方案,规范和明确河湖常态化管理职责。

  ——以系统施策助推幸福河湖创建。该市将幸福河湖建设和已经实施的各类水环境治理工作整合起来,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和水功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构建与河湖资源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

  ——以创新举措助推幸福河湖创建。盐城还探索推广“河湖+水旅”模式,促进河湖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深度融合,与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沿海风情小镇建设,以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亲水乐水载体、滨湖公园、“口袋公园”,不断提升河湖沿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全域统筹打造水美家园

  盐城将幸福河湖打造为生态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的升级版,努力实现从“水安”到“水净”再到“水清”并逐步向“水美”的跃升,展现“河畅景美、宜居乐业”的人水和谐美好愿景,让“转角遇见美”成为幸福河湖常态,让人民群众体会到高度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市把河湖、湿地治理作为生态立市的重要支撑,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打造群众可感的幸福河湖。按照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打造城市重要发展轴线的要求,全面推进实施串场河、通榆河、新洋港“三河”全流域治理,全线实施河道清淤、环境整治、绿化景观,建设贯穿全市11个县(市、区)的生态廊道,打造流域性河道生态治理样本,实现人、水、城的和谐共生。

  对于广大农村河道,按照“彰显原生态、整出新生态、巩固大生态”的思路,以及“水系通畅、坡整岸绿、生态自然、长效保洁、水质良好、景美宜人、群众满意”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村庄河塘“一村一河”专项整治行动。

  目前,该市已建成县乡级生态河道5000余公里,着力改善老百姓房前屋后村庄河塘环境,整治村庄河塘5380条,建成村级生态河道439条,由线及面,统筹谋划,创新启动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整镇推进行动,计划投资10.94亿元,明年8月底前完工,新增县乡生态河道1200公里以上。

  盐城湖荡湿地资源丰富。东部黄海湿地成功申遗,西部湖荡湿地系统推进,全市共建成国际重要湿地2处,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市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小区46处、水源地保护区9处、风景名胜区1处、森林公园3处,充分展现盐城“湿地之都”特色。

  让河湖文化融入城市记忆

  盐城因盐而生,依水而兴,有着良好的河湖生态和丰富的盐文化、水文化遗产。该市通过挖掘人文积淀、创塑城市符号,努力实现幸福河湖创建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盐城境内串场河、通榆河纵贯南北,“四大港”、废黄河等横亘东西,以水为脉形成了滨湖枕河、水绿交融的格局,见证了盐城的历史变迁,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一条条河湖,寄托了众多盐城人的乡愁。

  串场河是盐城的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盐场的古盐运之河,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沿线不仅有丰富的古镇文化、河桥文化、工业遗存,还留下了林则徐、孔尚任等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该市多元挖掘和保护传承串场河海盐文化、水利水工和红色文化,再现历史文化风貌,留住“城市记忆”。

  在阜宁,该县围绕彰显串场河“北码头”的阜宁记忆,重点建设“一廊两段八场”景观,把串场河阜宁段打造成承载盐阜盐文化的历史文脉。该县深度挖掘串场河和西侧河堤——范公堤的“盐文化”“码头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全力守护文脉,着力把串场河阜宁段打造成承载文化记忆、彰显生态特色的美丽阜宁标识。

  盐城以河湖沿线公共开放空间为“舞台”,开展水文化遗迹保护、海盐历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湿地文化弘扬等水文化建设,把河湖的文化价值和底蕴传递到现实空间,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名片,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正成为当地的热门景点,许多游客沉醉于这里的湖光美景、淮歌悠扬。盐城对河湖沿线水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通过淮剧小镇、里下河地区湖荡“集结地”等文化IP,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淮剧、杂技等传统文化资源,把静态的文化转化为动态的生产力,打造有文化情怀、人文关怀的幸福河湖。

  放大世遗效应,盐城大力倡导“水利+旅游+文化”模式,重建、再现历史遗存。该市正加快建设“解码古老串场”主题线路,持续提升盐镇水街、欧风花街和伍佑珠溪古镇等重要节点,推进“古八景”复建等,让城市更加美好、更加灵动、更加幸福。(史长森 童国华/文 臧滨城/图)

标签:
责编:新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