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盐城大丰:“超级农场”书写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2021/02/25 18:34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上海农场是上海市域外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光明食品(集团)现代农业板块的“主力军”,通过专注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模式。目前,正按照建设“超级农场”的新要求,着力构建“一强二优三高”发展新格局。

  过去的一年,克服疫情和寒潮的不利影响,上海农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小麦亩均产量为512.96公斤,同比增长23.3%;水稻亩均产量为563.79公斤,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夏粮增产、秋粮丰收为上海农场建设“超级农场”增添了底气,为“十三五”圆满收官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四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上海农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并把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闯出了一条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企业增收并重的新路子。

  加快机械革新

  推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海农场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和普及机械化应用,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168台,配套农具700余套。收获时节,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开进农田,不仅节省了人工,还提高了效率,为增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种肥装卸一体机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论证,上海农场在使用大型、高品质、高性能农机进行双旋耕播种、GPS自动导航整地等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整地机、播种机、大型喷药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小小六七台农机,一个生产队仅四五名员工就种了近5000亩地。2018年,上海农场大胆改变种植方式,取消传统机插秧,全部改用水稻直播、穴播技术。与传统机插秧相比,采用水稻直播技术每亩地可节约成本120元。以前一到农忙时节,遍地是人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水稻直播 杨忠伟 摄

  在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上海农场农机团队立足农业生产需要,深入开展农机具的改造、研制工作,推动农机农艺的深度结合与技术革新。播种机用上了GPS导航,整地机装上了激光系统,实现精确“制导”、昼夜可用;自主研发设计的喷枪式沼液还田机,实现了冬季沼液的综合利用,解决了冬季沼液被迫集中排放问题,减轻环境压力,将猪场废弃物变废为宝;针对种子、肥料运输装卸费时费力难题,自主研发设计种肥装卸一体机,实现自动上料、卸料、运输、精准计量,可减少70%的人工,装卸效率提升2倍以上。

  得益于农机小改小革成果的应用,农业生产作业流程由原先的9道简化至如今的6道,全程机械化率由95%提升至98%,管理水平从人均300亩提高到1000亩以上,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此外,水田开沟筑埂一体机、联合整地耙、侧深施肥机等机械的引进、研制和应用,日益壮大了农场的农机队伍,农业作业创收连年攀升,也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喷枪式沼液还田机

  建设智慧农场

  助力现代农业升级换代

  “建设无人农场,是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前进的目标。”上海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为志的话掷地有声。2019年,上海农场在晚庄片区打造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区,把“智慧农业”贯穿整地、播种、智能灌溉、田间管理、收获、生产管理等各个生产作业环节,拿出了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上海农场“无人农场”方案。

  △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苗情

  走进智慧农业示范区,一名技术人员正在使用手机操控智能灌溉系统,一键即可启动扬水站,通过选点界面按钮轻松完成灌溉控制,灌区的实际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也是一目了然。

  该项目由上海农场沿海水利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已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多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系统在场内已经成功推广3000亩,尚有6500亩正在推广建设之中;在场外建成智能化灌溉示范点6个,推广面积近2000亩。

  整套系统成功实现了人均管水面积从150亩到3000亩的飞跃,水、电资源利用率提高20%,节电7.2度/亩,降低人工成本60%-80%,省时省力省本,效果较为显著,利用手机、计算机即可进行远程智能控制,足不出户就能对大田进行全面管控,充分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智能灌溉

  示范区内的水稻已经实现全程植保飞防,利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也成为农场种地的“新常态”。去年,农场域内飞防总面积超30万亩次。无人飞防不仅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佳、节水节药效果明显,而且避免了机械作业对水稻的碾压,完全能够达到自走式药水机的防治效果。据测算,用无人飞防代替机械打药,亩产提高25公斤以上。

  农技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知道小麦长势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苗情成了“新武器”。该技术集卫星遥感、气象、无人机、地面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大田稻麦作物生长全程的实时监控。应用该技术后,农技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以对现场的环境数据、作物长势和灾情等进行监控,通过软件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参数设置与调整,因地制宜地进行苗情判断和田管指导,及时、准确,且工作效率高。

  上海农场与国家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农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对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打造集数字化监测、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于一体的未来农场示范样板,闯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赛道”。

  优化种植结构

  开发特色优质农副产品

  西瓜、西兰花、玉米、花生、毛豆……近年来,上海农场逐渐减少了传统稻麦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种植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越来越多的高效特色农作物在农场开花结果。2020年,农场非粮作物占比达到40%以上,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西甜瓜2.2万亩。每年因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农场新增约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2020年5月,上海农场成功举办首届西瓜节,吸引了周边乃至上海地区万余名市民前来参观,初步构建起西瓜产业体系。

  △西兰花

  △西芹

  在深度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同时,上海农场加大对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提升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按“1亩田放养10只鸭”的比例开发“一亩十鸭”系列稻田鸭及鸭蛋产品;以“千斤大豆做基肥、一根藤上一个瓜”的标准培育“种豆得瓜”品牌西瓜;坚持“时令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方式打造生态蔬菜;自有基地出品的天然百花蜜……如今,除了传统的肉、米、鱼、蛋、菇类产品,越来越多安全、绿色、健康的上海农场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民餐桌。

  农产品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上海农场深耕线下市场,大力开拓线上渠道,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线下先后开设第一食品店中店、美天3.0版菜市场店中店、家乐福店中店、东航无人售卖店、宝教中心展示店等实体门店,旗下优质农产品在各类大型展会上频频亮相,成功入驻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本来生活、美团买菜、食行生鲜等新零售平台,在东方卫视、新民晚报、人民网等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中也总能听到上海农场的声音。凭借着多年来的积累,上海农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上海市民中赢得响亮口碑。

  △线上线下全面布局

  上海农场作为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压舱石”,承担着保障上海城市供应的重大使命。上海农场坚持深耕现代农业,从区域向领域发力,用实际行动书写“超级农场”建设的新篇章。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承载着上农人殷实之梦的现代农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李阳)

  相关图片由上海农场提供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