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资讯 > 正文
24年坚守24年传承 谱写平凡岗位的不凡壮举
2019/05/01 18:07  

  中国江苏网4月25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李堃)4月23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监控班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4年的坚守与传承,此刻荣耀绽放。

  “班组成立24年来,未发生涉及人员责任的安全生产事故,正确处理各类电网事故16000余起,发现处置异常及电气缺陷89000余起,倒闸操作1280000余次无差错……”这是挂在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监控班班组概况墙上的一段介绍。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集体汗水和心血的凝结,更是新时代工人先锋号的真实体现。

  “时刻准备着”是职业赋予的使命担当

  “时刻准备着。”对于地区监控班成员来说,既是一种职业本能,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地区监控班负责徐州地区168座变电站的运行监控、综自验收、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等工作,可以说压力大、责任重。加之徐州地处电网枢纽,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2009年6月14日,台风“莲花”肆虐整个徐州城。从9时3分开始,地区监控班内的报警声此起彼伏,线路跳闸信息刷满了整个监控屏幕。短短1小时内,由于天气原因,122条线路相继跳闸。当天带班的班长李建军的电话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第一时间恢复供电,是最重要的事。

  “李班,今天这台风这么严重,我现在就从家里赶过去!”“班长,我15分钟后就到!”原本在家调休的班组成员几乎同时放下了所有事情,向李建军主动请缨,顶着狂风骤雨赶赴班组,准备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半小时内,整个地区监控班12名成员全部到位。大家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始处理事故:记录、汇报、检查、试送、恢复供电,窗外雷雨交加、窗内却秩序井然,丝毫看不到成员们的慌乱。从上午9点3分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44分,屏幕前的闪烁的事故报警光字牌逐渐变少、直至全部消失,事故处理圆满完成。那一刻,尽管桌上的茶杯里的水早已凉透,但整个班组的人心是暖的。

  “从2009年的那次事故处理之后,‘时刻准备着’就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只要一遇到大的工作任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一起加班加点,这也许责任的力量吧!”副班长王浩的眼神里透着坚毅。

  “创新求变”是国优班组的一往无前

  惟进取也故日新。从21世纪初的“中心站”到“监控中心”,再到现在的“地区监控班”,该班24年来始终专注电网监控事业,在推动创新变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地区监控班的前身是徐州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中心站,当时的班组仍需到变电站现场执行操作任务。由于班组人手少、而管辖的变电站越来越多,工作效率低成为了制约班组发展的“拦路虎”。班长李建军犯了愁。

  2004年初,一次班组会议上,一个声音打破了犯愁的成员们,也吹响了班组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的号角——“既然我们人手少,为何不考虑搞一套单人操作的技术规范来提高我们的操作效率呢?”

  创新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往的操作规程上规定,现场操作必须双人操作,即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单人操作意味着不仅要改写原有的操作规程,还要改写《安规》。《安规》是电力工作者的安全标尺,里面几乎每一条规程都是用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想改写《安规》,难度可想而知。

  为彻底改变“人少活多”的矛盾局面,班长李建军带着班里的创新小组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开始摸索。小组从单人操作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到安全保证措施,逐条论证、逐次会商、不断改进、多次汇报。2004年7月,地区监控班首次试点单人操作法宣告成功!

  徐州供电公司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在变电运维领域实现单人操作的单位。这种单人操作法改写了《安规》。

  “当我们看到‘单人操作’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安规》书里面的时候,大家像拿了大奖一样开心!”创新小组成员武春芳回忆道。

  2014年,地区监控班再次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220千伏及以下开关远方常态化操作。这次创新实现了江苏省内首家完成220千伏及以下单一设备的远方遥控操作。

  “这项技术说得倒是挺简单,不就是个设备的遥控操作吗?但实际上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从管理、技术层面,再到反事故措施、防误操作要求和风险控制,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副班长王浩如数家珍。

  正是从2014年这次新理念的提出,整个江苏省电力系统监控专业才真正意义上将远方操作纳入了业务范畴。

  2018年8月,台风“温比亚”再次席卷整个徐州城,地区监控班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每发生一条线路跳闸,仅仅3分钟内便能完成事故处理。

  这和以前相比,效率大大提高。

  截至今年3月份,地区监控班班组成员主持并参与完成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多项,获得省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职工创新成果奖3项、1项卓越绩效案例获国网公司2017年度优秀卓越管理案例。2002年至今,班组的QC成果奖从未旁落,从省优到国优,大大小小30多个奖项成就了QC小组成果发布的大满贯。

  “鹰眼育雏鹰” 是卓越文化的传承发扬

  李建军是坚守地区监控班20年的老班长,班组里年龄稍大的师傅都习惯地称他“李站长”。说到“鹰眼”文化,李建军认真了起来:“枝叶再茂盛,也挡不住鹰的眼睛。这句话就是我们班组对‘鹰眼’文化的理解。我们要培养在电网监控事业上有敏锐洞察力的‘雏鹰’,才能延续我们班组好的传统!”

  培育“雏鹰”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支撑,新员工进入该班都会有一个完整的培养计划:从熟悉规程、制度到掌握技术,再到跟班实习,一年后新员工才有机会考班组的副职监控员,直至考取上岗。

  不仅培育“雏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该班还在全省率先打造“鹰眼”班组文化阵地,树立“精鹰”愿景、执行“精鹰”准则、打造“精鹰”团队,通过“绩效积分”比质效、“看板管理”促进度、“愿景公示”强目标,“先进标杆”激潜力,引导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实现和谐精进、质效双优。

  副班长王浩是李建军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徒弟中的佼佼者,现在的王浩早已是“江苏工匠”“江苏省技能大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20多个奖项的获得者。

  白玉东则是王浩培养出来的徒弟。白玉东不仅业务技术过硬,还拥有多项耀眼的光环:参加工作仅5年就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拥有各类专利近10项,获奖论文10余篇。由于个人进步突出,2018年白玉东从一名监控值班员成长为徐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综合处主管,开启了全新岗位锻炼。

  从李建军到王浩,再到白玉东,地区监控班这个舞台上,已经培养出高级技师2人、技师10余人、3名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批又一批“雏鹰”展翅翱翔。

  24年坚守、24年传承,一代人的芳华谱写成一曲平凡岗位的不凡赞歌。树匠心、育匠人,监控班的值班员用执着与专注,守护着一座城市的电力“心跳”。

标签:
责编:高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