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全国专家论道彭城,看“徐州实践”如何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探路
2019/07/14 16:40  新华报业网  王岩  

  

  交汇点讯 “这个城市经过高质量发展,产业水平由低到高,城市实力由弱到强,生态环境由灰变绿,这些经验我觉得可以在全国复制,我们应该向徐州学习。”7月13日至14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徐州市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一席话,赢得参会专家和全国17个省、市改革部门负责人的普遍认同。

  摘取联合国人居奖、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徐州这座百年煤城的华丽蝶变,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探路。

  “徐州实践”是可借鉴的“徐州经验”

  

  徐州城市风貌。资料图

  作为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徐州是江苏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多年来的转型实践,让徐州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走在前列,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称赞。

  人们向徐州取经,心中也有疑问:徐州经验能不能学得来?

  “濮阳和徐州一样处在多省交汇处,我们是石油化工城市,也面临资源枯竭后的转型问题。”在河南省濮阳市委办公室(改革办)副主任靳沛林看来,因为有诸多相似点,徐州的探索更具有样本价值。

  从不同坐标系看待这一问题,其意义进一步凸显。“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对许多城市具有借鉴作用;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这对类似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对周边城市具有引领作用;处在国家重大战略交汇点上,这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这样阐释徐州的转型实践。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徐州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次发达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徐州在全国所处发展位次、发展阶段的特定性,决定了发展成效、面临挑战、问题短板都有全国共性的特征。可以说,徐州能做到的,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有条件做到。

  而跳出徐州来看,淮海经济区有9个资源性城市、6个老工业基地,在徐州带动下,徐州周边地区连片转型崛起,将有利于打造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徐州蹚出的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生动的创新经验和案例。

  徐州“四大转型”是最鲜活的教材

  

  潘安湖湿地。资料图

  20年前,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第一次来到徐州,对这座城市留下了破旧的印象。“现在变化很大,基本具备了大都市风貌。”孙久文说,徐州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徐州也曾面临产业结构偏重、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功能不强等突出问题。近些年,徐州坚持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匡正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境界,积极抢抓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

  “潘安湖的整治就是典型的代表,把‘城市伤疤’变成了城市亮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徐州的实践表明,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只靠环境监管,而是要坚持绿色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

  几个细节,足以看出徐州发展正努力迈上新台阶。在参会专家参观的徐州天拓集成电路装备中心,一期已入驻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徐州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NBL电子束光刻机全球销售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目前,徐州的集成电路产业异军突起,从晶圆到光刻机都能生产,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而在城市管理上,徐州甚至细化要求:城区主干道上,每平方米扫出来的灰尘不超过10克,垃圾废纸等在道路上停留不超过10分钟。

  走出误区跨过“资源诅咒”陷阱

  

  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资料图

  经济学理论中,“资源诅咒”直指资源型城市遇到的困局——因资源而兴也因资源而衰。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共识。不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表示,各地在转型中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喜新厌旧片面追求发展新兴产业,把传统产业视为鸡肋。二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没有耐心培育新兴产业。三是越俎代庖替企业决策,没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四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形式大于内容。

  徐州的实践,恰恰是走出了误区,跨过了“资源诅咒”陷阱。在周铁根看来,这就是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境界,始终坚持立足自身实际创新路径,始终坚持抢抓战略机遇增添动力,始终坚持久久为功抓落实增创优势。“徐州转型之路走了多年,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每一届班子对振兴转型的执着追求没有变。这些年,我们的转型发展划出了一条一路走高、步步上扬的完美曲线。”周铁根说。

  对于资源型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处长张磊支招,以改善民生为中心,把就业、社保、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口;以绿色发展为遵循,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以多元产业为支撑,加快培育创造多元并举、多级支撑的体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建立开发秩序约束机制,推动资源开发收益共享;以统筹规划为引领,建立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衔接有效的规划体系。

  交汇点记者 王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