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一个曾经贫瘠落后的苏北煤村,这样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飞跃
2019/07/05 21:26  新华报业网  岳旭  

  

  交汇点讯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时刻献身崇高理想。我们奋斗、我们牺牲,只为民族复兴梦想……”七一前夕,一首铿锵有力的大合唱《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回荡在徐州贾汪区马庄村文化礼堂上空,村党委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

  从一个贫瘠落后的苏北煤村,发展为如今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马庄村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飞跃。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30年来,马庄村党委用锲而不舍的摸索实践,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煤村蝶变,从“黑色经济”到“绿色马庄”

  1986年,马庄还是坐落在徐州市北郊一个毫不起眼的贫困村。彼时,党委书记孟庆喜带领村党委干部连开三天会,决定依托煤炭资源,发展“黑色经济”,先给村民们拔“穷根”!

  作为党员带头人,孟庆喜拿出了自己多年打拼的10万元积蓄砸进了煤矿,其他党员和群众也纷纷解囊,风风火火干了两年,马庄煤矿终于开张了,投产几个月就还清了村里外债,在村党委班子的领导下,马庄人挖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创业甜头的村党委,同时在为今后的发展未雨绸缪:把煤矿收入的一半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半用于开办“地上产业”。于是,马庄陆续建成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运输等十几家企业。孟庆喜说,这是马庄的第一次转型。

  “不要光看开煤矿赚钱,生活条件可不是一般差。白衬衣穿一上午,领子基本都黑了。”孟庆喜说,他们也曾吃过粗放发展的亏。马庄村原有耕地4800亩,煤炭开采后,有2000多亩耕地塌陷,不能耕种。

  土地塌陷、煤矿关停,马庄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走上了绿色发展的生态转型之路。在村党委的带领下,马庄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配合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依托潘安湖景区进行旅游开发。

  如今,马庄已建成环村水系、仿古建筑农家乐、田园景观体验园、乡村休闲垂钓园、蔬菜瓜果采摘园等绿色文旅产业,并引导村民就业创业,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马庄的发展从‘黑色’变成了‘绿色’,青山绿水加民俗文化给村民带来了红火的日子。”马庄村党员徐刚告诉记者,依托潘安湖优势资源,他回乡办起了“婚礼小镇”,如今有数十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日接待量达1000多人次。

  

  文化兴村,“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乐团最困难的时期,我被父亲拉了回来。”孟国栋说,如今已经成为“马庄文化名片”的村铜管乐团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从诞生到发展,历经涅槃。

  时间回到31年前,马庄村经济刚上轨道,老书记孟庆喜提出“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的口号,建起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由此拉起了马庄“文化兴村”的旗帜。

  后来,随着村煤矿关闭导致的“经济危机”,这支乐团一度面临解散。“经济都不行了,乐团还要搞吗?”有人问。马庄村党委快速应变,召开党员会、组织村民一起研究,最后统一思想:只有稳住人心,才有可能重振旗鼓。

  孟国栋临危受命,成了乐团团长。“很多人说咱干不下去,可我不信这个邪,咱们肯定能干好!”面对仅剩下的7个队员,孟国栋给大家鼓劲,嘴上虽然这么说,可他深知,只有勇闯市场,才能起死回生。

  于是,孟国栋带着支部党员起早贪黑为乐团奔走,“最初接下的商演,全是我们一个个跑村子、跑企业跑出来的。”现任马庄铜管乐团团长孟辉告诉记者,最艰难的日子,党员干部苦活累活抢在前,出去演出挤在货仓休息,把好位置让给其他队员。“大家拧成了一条绳!只3个多月,乐团就有了起色,一些离去的队员看到希望又重新归了队。”

  2004年,在马庄农民乐团的带动下,马庄又扩建了“百人锣鼓队”和“马庄民俗表演团”。如今,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向市场,每年除了公益演出外,还承接各类商演200余场。

  马庄的“幸福之歌”漂洋过海,唱到了世界各地,“现在乐团年纯收入70多万元,文化演出在鼓了腰包的同时,也实实在在陶冶着村民的情操。”孟辉说。

  

  富民增收,“小香包”走向“大世界”

  “我们初步和一家有着百万粉丝的电商达成了合作意向,下一步还将和贾汪区邮政局共建香包电商旗舰店。”一上午,李蹊办公室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进来,他来马庄村挂职党委副书记还不到半月,已经忙得不亦乐乎。李蹊说,要借助电商这艘“大船”,让马庄香包走向全世界。

  去年,马庄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香包文化大院,在村党委的支持下,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综合体也已投入使用。

  “目前全村赋闲在家、有制作香包能力的近300名妇女全部出动,大家一边做香包,一边照顾家庭,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香包大院负责人厉慧卿说,与马庄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每年吸引600万游客,也形成了巨大的香包消费市场。

  “不仅要卖全国,更要卖全球。借助电商平台,马庄香包线上销量将实现质的飞越,带动周边上千人就业。”李蹊告诉记者,除了开拓线上销售平台,香包大院还将融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节日定制香包,真正让“小香包”成为富民“大产业”。

  “马庄30多年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走文化润村、旅游富民的道路,就是要将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让村民从产业转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孟国栋说。

  30年来,从贫穷落后到开矿起家,从关停煤矿到产业转型,从乐团自娱到市场运营,从“六个坚持”到“一强三带”,是什么让马庄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答案是那颗始终搏动在马庄沃土上的火热红心!

  交汇点记者 岳旭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