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寻访江苏红色地名|江阴华西村: 演绎“共同富裕”的传奇
2021/09/13 07:25  新华日报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32年前,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创作了这首《华西村歌》。如歌所唱,凭着“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的坚定信念,一代代华西人用信仰铸魂、以奋斗作阶,铸就“天下第一村”的熠熠荣光,为“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中国梦写下“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解。

  1961年,华西建村。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1764元现金,还有15000元的外债,这就是华西村的全部家底。“建村时,全村667口人,耕地只有800亩,还被水洼河沟分割成1300多块。当年华西交税8500元,人均年收入53元。”人称“华西村铁娘子”的赵毛妹对60年前的华西村记忆犹新。

  1964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让河流改道、田亩重画。1972年,华西村成功实现亩产一吨粮,《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的记者相继走进华西村,争相报道这个“土地成片、瓦房成排、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亩产吨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温饱问题解决了,吴仁宝又开始琢磨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在各地搞起包产到户、分散经营时,华西村提出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把全村6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工作。1984年底,华西村动员村民把年终分配的钱投资建厂、入股分红,此后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村民不仅上班挣工资,还可以按股分红。

  1992年,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华西村则根据本村情况,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1999年7月,“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开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西村以“建设效益优良的‘百年企业’、富裕幸福的‘百年村庄’”为奋斗目标,持续推动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三个板块”齐发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排跑,让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

  上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腾飞。几代华西人接力奋斗,带领华西村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跨越,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人人羡慕的“天下第一村”。统计显示,建村60年来,华西老百姓人均收入从53元增长到现在的9万多元,增长近1700倍,村集体经济从5.9万元增长到500亿元。

  华西六十年,改革再出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富也不是社会主义。”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今天的华西村,正朝着“党建引领品牌化、产业发展优质化、企业管理精细化、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四化”新目标,昂首迈上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途。华西村,将始终高举旗帜、始终坚持发展,以行动续写“农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中国传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