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烙印“太湖之约” 扛起无锡担当
2021/05/30 07:38  新华报业网  马薇  

  5月26日-27日,太湖之滨。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成功举行,“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备受瞩目。

  “服务新发展格局,走在现代化前列。”立于长三角“一点居中”几何中心,无锡以排头兵、领跑者为目标,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与长三角一家人并肩前行,努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扛起无锡担当、作出无锡贡献。

  太湖流,融入产业协同新格局

  5月27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4个长三角重点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作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无锡当仁不让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枢纽”。

  不久以前,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上海华虹与无锡3年“蜜恋”结出硕果。作为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布局全国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全面达产,提前实现月投片4万片的目标。从签约、建设到竣工投产,华虹无锡项目各时间节点均比原计划提前完成,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产生巨大带动效应的产业链标杆项目。

  无锡是很多国内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支点。沿着太湖畅流之路,无锡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围绕培育发展“16+4”重点产业集群,去年,无锡实施重点产业链(集群)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由市领导担任10条产业链的链长,开展“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至去年底,全市16个重点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到350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25.11亿元。其中,9个规模超千亿元集群有6个是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3135亿元,规模占全省1/2;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1421亿元,规模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首破1000亿元大关;高端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太湖之滨崛起。

  “无锡最强的是实体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制造业。新征程上,我们渴望与长三角城市携手,打好产业协同牌、锻造更强大的产业链,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助推中国制造强起来一起挥洒智慧和汗水。”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说。

  太湖潮,勇当科技创新开路先锋

  27日,无锡市市长杜小刚代表无锡市,与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苏州市、常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自去年11月在无锡举办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三市发布共建科创带倡议书以来,太湖湾科创带又一次“破圈”升级。

  太湖之滨,创新潮涌。这片湖湾聚集无锡超过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学生、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50%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天,太湖湾正在成为引领无锡乃至长三角未来的“科创眼”。

  5月22日,由江苏省、中国船舶集团和无锡市联合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大楼启用,成为太湖实验室和深海空间站无锡研发基地的重要载体保障。此前,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先后落子太湖湾,为无锡持续提高重大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高端产业、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奠定基础。

  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浩瀚太空、万米深海,无锡打出“太湖科创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宏大叙事中,寻找城市“创业合伙人”。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引领,无锡正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将安排约占25%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只要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都有望拿到最高1亿元奖励。

  太湖美,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在无锡,除了水质监测、蓝藻打捞等常规措施外,太湖西岸的两大生态修复工程将为持续十多年的太湖治理硬核赋能。

  5月15日,宜兴丁蜀镇定化港到乌溪港1.5公里湖滨生态带修复工程启动建设;同日,宜兴周铁竺山圩退圩还湖主体工程全面启动,两年后,3174亩圩区将恢复成太湖水面。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重点围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率先探索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19年,无锡与苏州建立望虞河联合河长制,与常州签订跨界水环境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去年,无锡与湖州建立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建立统一规划、联合执法、生态修复、联合巡查等“十项机制”,共同提升蓝藻防控水平。

  2007年以来,太湖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夏。10多年来,环太湖城市人口增约2000万、GDP增约135%,但太湖水质从Ⅴ类改善为Ⅳ类。这一奇妙“反转”的背后,是无锡在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关闭3000多家污染企业,累计压减钢铁产能290万吨、水泥30万吨。

  去年,无锡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江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日召开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上,无锡捧出的“零碳城市”图景令人憧憬;随着苏锡常地区轨道交通“一张图”、快速通道“一张网”编制形成,“十四五”期间这里每年将开工两条地铁线,“轨道上的苏锡常”常来常往、亲上加亲;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名院名校纷纷在无锡建立跨区域联合体,家门口看名医、读名校,“幸福圈”触手可及;“无难事、悉心办”,是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也是无锡对“一家人”温情而郑重的承诺……

  在太湖之滨,眺望长三角未来,就如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无”限可能,充满“锡”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