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行走长三角丨水清岸绿景美,长三角共护太湖水
2021/05/14 10:0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站在无锡太湖贡湖湾湿地公园水韵广场上,远处帆影幢幢、碧波荡漾,湖边繁花绿植茂密生长,不少游人正沿着岸边的彩虹步道休闲遛弯。这是5月13日记者随长三角联合采访团看到的太湖生态图景。

  这样的美景是过去无锡人心中的梦。“贡湖湾原先有165个鱼塘、4个蓝藻堆放点和3个污染企业,水质处于V类,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无锡经济开发区华庄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毛培新向记者回忆,曾经一到夏天,这里就成了蓝藻“重灾区”,老百姓纷纷掩鼻而过,唯恐避之不及。

  针对太湖贡湖湾水质处于V类,水生态系统受损现状,无锡按照“河湖同治、梯级消纳、生态重建、协同净化、内外互动、清水还湖”的总体技术思路,构建入湖河口、自然堤岸和湖体水生态植被系统,实现综合示范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形成整装成套的适合高藻、富营养化湖泊的立体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体系和资源化、产业化、长效化运作管理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环境服务平台,形成生态修复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规模化的清水再造示范区。

  毛培新介绍,贡湖湾综合示范区自恢复以来,水质维持在IV类以上,局部区域达到III类甚至II类,水体透明度在70cm以上,已成为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保育基地,其中水生植物达50种以上,覆盖率超过50%,生物多样性提高60%以上。有鱼类26种,水鸟类23种,成为白眼潜鸭、红头潜鸭及白骨顶鸡等珍稀近危鸟类的停留和栖息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了“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的目标。

  “无锡地处太湖水域的西北角,夏季处于下风向,太湖里生长的蓝藻在夏季多会被吹到无锡区域,因此,无锡也成为了治理蓝藻的‘主战场’。”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铮惠介绍,为了还居民“一湖清水”,2020年无锡实施了贡湖湾应急生态清淤工程,采用环保绞吸式清淤方式,对贡湖近岸300米水域进行应急清淤,总清淤面积约5.64平方公里,计划清淤量109.71万方,总投资约1.1亿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传统清淤模式,无锡所采用的生态清淤及底泥无害化处理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生态态化清淤管网化输送、工厂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在将蓝藻打捞上岸后,先集中脱水,再进行后续深度处理,既可以生产有机肥,还能燃烧发电,形成了完整的蓝藻治理技术链。”张铮惠说。

  在张铮惠看来,蓝藻打捞是治理的末端环节,所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因此要做到控源截污,做好生态环境修复、沿湖岸线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开发强度等岸上文章。

  太湖,不仅是无锡人的太湖,更是长三角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治水也不能靠一家“单打独斗”,而要“集团军”协同共治。张铮惠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无锡与周边城市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湖生态治理格局,努力形成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升级版河长制联防联治新格局,落实与苏州、常州的联防联控制度,开展水污染联合调查,排查污染点源,改善跨界断面水质。

  2020年,无锡还与浙江湖州签署了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立统一规划、项目准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十项机制,通过共建共治,共同提升蓝藻防控水平。“在协同合作机制下,湖州借鉴无锡蓝藻治理模式,制定了蓝藻防控方案,并在沿湖设置围隔阻挡、藻水分离站,引进加压控藻船等装备,提升自身治理效能。如今,蓝藻治理的“无锡经验”已成为推广至沪浙皖的“长三角经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文/图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