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10年11600余人次学唱:锡剧进校园 古韵正“青春”

  曲声婉转,水袖翻飞,唱念做打,有腔有调。12月18日下午,在江阴大剧院,随着《花开江南》欢快的音乐响起,一场锡剧盛宴拉开了序幕,而令人惊艳的是,舞台上所有的表演者都是小学生。

  这是江阴市锡剧进校园十周年成果汇报演出。整台节目由传统剧目、锡剧实验教材联唱、形体组合、红色经典、锡剧联唱等五个部分组成。经典剧目《双推磨》、《珍珠塔》等轮番上场,红色唱段压轴,童声清脆、形神矫健,全方位地展示了江阴锡剧进校园所取得的丰硕教学成果。

  现场观众纷纷赞道:“孩子们的表演很震撼,我感觉锡剧在下一代的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不少锡剧小演员也表示:“在学习锡剧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增强了自信!”

  锡剧是极具江南风韵的地方剧种,如何发扬和传承,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据了解,江阴自2010年开设首个“小锡班”以来,十年间,大力实施“锡剧进校园”工程,把推进锡剧进校园工作作为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阴故事的抓手,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推进锡剧艺术传承发展。

  截至目前,江阴共开设“学校小锡班”20个,有11600余人次学习和演唱锡剧,累计举办24场教学质量现场推进会,10场艺术展演,8场精品节目汇报演出。“小锡班”还多次登上央视、省市级舞台,45人考入专业戏曲院校。传统锡剧艺术在悠悠童声中绽放,成为江阴的一张文化名片。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室副主任朱华琴表示,接下来进一步探索如何把锡剧进校园和课程深度融合,优化活动机制。“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把锡剧和方言结合起来,唱出我们的乡愁,让乡音传遍世界各地。”

  一边是传承200多年的锡剧古韵,一边是青春正飞扬的校园。锡剧艺术的魅力,在小小少年的心中扎下了根、开出了花,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