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进退”之间,再现一江碧水——江阴唱响长江大保护之歌
2019/12/30 20:06  无锡日报  

  12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上午。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孙明江陪同客商走在江阴长江大桥东头。“江豚!”孙明江突然惊呼起来。在他手指向的地方,一群江豚正在水中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近三十年没看到江豚如此欢腾的场面了,”在长江边长大的孙明江由衷感慨。

  

  (图片来自无锡观察)

  浩瀚长江,奔流不息。对于江阴来说,34.8公里长江岸线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靠着这条黄金水道,三个开发园区隔江相望、蓬勃发展。当长江进入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历史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先行军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生态保护主力军的职责。

  这是一道你进我退的单选题?还是一次寻求共融的新探路?答案,便在江豚出没的一江碧水两岸。

  

  江豚(资料图)

  昔日生产岸线,变为滨江公园

  ——再痛,也绝不能手软

  摇曳的芦苇荡,水边飞起的鹭鸟在蓝天中盘旋,成群的鱼儿在绿水中游弋……江阴窑港口生态湿地保护区,是江阴34.8公里长江岸线中唯一的10公里天然滩涂。

  两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工业企业雨污混流的“污染区”,散落着多家修船厂、钓鱼场、养鸡场和90多个非法搭建的黄沙过驳码头、临时性棚户。2018年,根据长江大保护的要求,岸线生态修复起步。

  很多是积了多年的“老大难”,拆除,有着前所未有的阻力。“这是一场战斗。”江阴临港开发区利港街道的丁小红这样形容。一年多时间,关停畜禽养殖328户、关停98户大小企业,这才退还了千亩芦荡。

  为了这一江碧水,长江沿岸退出的何止这10公里?

  肖山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曾是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点企业振华港机所在地。下线的设备就从江边的码头启航,远销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水源地取水口迁建工程开展,这片码头和厂房同时停止了运作并进行了搬迁。

  

  (图片来自无锡观察)

  与振华港机一墙之隔的中粮麦芽,是一家大型专业麦芽加工企业。为了水源地的保护,中粮麦芽的趸船进行了移建。如今,在肖山水源地规定范围内,已不再有码头和厂房设施。

  明星企业搬了,运输码头撤了。“很心痛!”江阴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张晓华坦言。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经发局局长刘铭也能体会到这种“痛”:之前为了生态,一个投资20亿元、利税可达6亿—7亿元的锂电池项目被拒之门外;最近,园区16家规上企业之一、年产值1亿元的扬子江气体也进入了关闭倒计时,另一家东方重工现已停止生产。

  再怎么痛,生态进、生产退的决策都不可更改。2016年以来,江阴主动实施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的退让搬迁,把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压缩到17.48公里,仅占长江江阴段黄金岸线的50%,并依托城区8公里长江岸线,先后完成了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厂和运营近半个世纪的黄田港渡口、韭菜港渡口搬迁,把生产岸线变为了生态岸线、亲水岸线。

  

  (图片来自网络)

  昔日化工区,播上生物医药的种子

  ——关停,仅仅只是开始

  汽车行驶在依江而建的临港开发区,22台140米高的智能分布式风机竖立于蓝天下,成为长江边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投运的14台风机,今年累计发电超过5000万度,全年将节煤2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1000多吨。

  沿江绿色发展是临港开发区在长江大保护中寻求的路径之一——依托远景推广沿江风电、风光互补系统等绿色低碳应用。今年4月,远景千亿级智慧能源产业园启动建设,目前AESC智能电池项目基础建设正在实施中,风电测试验证中心主体工程进入试运行,叶片研发中心年内竣工。

  “培育新动能与淘汰落后产能是并举的。”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严建定介绍,经过前期的“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目前已关停取缔667家,列入关停取缔或整治改造1709家,并逐个梳理沿江项目,彻底关停非法码头。与此同时,一批高端化项目接连上马,赫伽力智能科技、飞迈智能科技、红鹰新能源等13个项目进驻了临港科创园一期。

  在离临港开发区10多公里的江阴高新区,也正上演着“低端退、高端进”的新旧动能转换。

  

  (图片来自网络)

  沿着澄鹿路往江阴长江大桥方向去,大片空地映入眼帘。“这里原是化工企业宝利沥青的厂区,如今已整厂搬离。”张晓华解释,园区里有一个占地2.3平方公里的化工集中区,在此前省工信厅对化工集中区的考评中,综合评价居无锡全市第一。然而为了保护一江清水,高新区“喊停”这个产业层次相对偏低的化工区。“已经搬迁了2家,还剩4家将加快搬迁步伐。”

  关停,只是开始。化工企业退出去后,这片土地上将播下生物医药的种子。张晓华透露,普莱医疗已率先搬进去了,天江药业也正在规划中,之后还有四环生物、佩尔新材料、风和医疗器材,“这里将会成为生物医药的承载地。”

  “高”进“低”退,是对宝贵的土地资源最大的尊重。2016年以来,江阴市累计关停“十小”企业128家、“三高两低”企业176家,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055家,为新动能发展留出了空间。仅以远景能源为例,2018年度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远景效益抢眼,亩均税收703万元;整个临港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亩均税收30.82万元,也高于全市平均。

  

  (资料图)

  优美环境助力,好项目纷至沓来

  ——保护,不是压力而是机遇

  “企业都很明白,只有绿色发展,方能‘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年来,孙明江明显感受到工业园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长强钢铁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抑制料场堆放的原料扬尘,今年公司投入2亿元对料场进行全封闭处理,同时改造除尘设备、新建一套转炉二次除尘和一套石灰供料除尘系统,以及码头污水处理、塔泵节能改造等。今年以来,长强钢铁环保专项投入已达5亿元。

  江对岸的临港开发区,同样是绿色先行。今年园区先后完善了中信码头港区粉尘在线检测系统、港区自动化生产检测系统等,实现堆场喷淋防尘全覆盖,推动散货港区和电厂的“气膜试点工程”,还有1万多米的防风抑尘墙等环保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了码头装卸作业过程中的扬尘问题。

  保护,不是压力,而是机遇。这是几年的“进退”间开发区慢慢品出的“后味”——生态和发展并不是两个“绝缘”体,恰恰相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提升生产力。

  

  (图片来自网络)

  冲在招商一线的江阴高新区招商局局长陈勇奇,对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相得益彰”有着切身体会。招商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产业发展不再简单追求数量,而是把住“招商选企”关,真正把绿色环保效益好的企业招进园区,同时倒逼现有企业“瘦身健体”,甚至“腾笼换鸟”。

  “由于环境更美、更优,反而吸引了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陈勇奇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签约的广联达松下智慧移动建筑项目,当时投资方松下公司的负责人就是被复绿后的创业环境、人居环境所吸引,毅然决定把项目投在江阴高新区,下月初就将正式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签约的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的御霖康养项目,同样是冲着沿江的生态而来。在他看来,这是“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渗透到了发展的各个环节”。

  

  (图片来自无锡观察)

  据统计,去年江阴市工业增加值增幅9.4%,增幅在全省县级市中居前列,同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1.2%,同比提升了5.1个百分点,城区PM2.5浓度下降了8.3%,降幅在全省县级市中居前列。这两个“前列”,凸显了江阴长江大保护的突出成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杨建 雯隽 英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