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从“湖边鱼塘”到物联网“生态园” 宜兴莲花荡打开乡村振兴村级协同发展新思路
2019/11/11 22:33  无锡广电宜兴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位于无锡宜兴市丁蜀镇的莲花荡农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网红打卡地,到莲花荡茶舍吃茶、上生态岛走一段木栈道、上船水路直到乌溪港停泊港,这一切都很难让人想到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湖边鱼塘。

  

  沿着莲花荡路径直往东,村道两边的各色波斯菊开的正艳,稻草扎成的十二生肖、小猪佩奇给乡村增添了一丝俏皮感,500亩水稻田里绿意盎然。不过在这里的村民却告诉记者,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没有路,下雨天到田里干活都是踩着泥浆过去,周围猪舍连片,还有不少鱼塘的,环境脏乱不堪。莲花荡的绿色转型源于一个小镇的生态觉醒。丁蜀有25公里太湖岸线,省控入湖河道4条,承担着较重的治太任务。而莲花荡位于入太湖河流乌溪港的上游,这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入湖水质。2011年起,丁蜀镇对莲花荡区域实施环境整治,整治范围包括三洞桥村、定溪村等区域范围50平方公里。

  

  丁蜀镇农村工作局常务副局长李天涛介绍:“我们这个莲花荡区,水面而言,核心水面大概1000亩左右,但是整个莲花荡的水系面积,有50平方公里,水环境整理上主要做了几项工作,对这50多平方公里的蓄禽养殖退养,第二个对这个地方的所有的河流都进行了清淤,清淤以后又进行了氮磷拦截工程,整个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纳管。”

  

  从2011年开始,丁蜀镇组织拆除各类养殖场11户;拆除圈舍面积29461 平方米;退渔还河300亩;封堵沿荡周边55家企业排污口,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8公里,建成1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清除莲花荡、虞墅荡淤泥50万方。去年,该镇还对沿太湖3公里6000多亩鱼塘实施了退渔还湿还田。李天涛说:“太湖三公里范围内,所有水产养殖进行了退渔还湿,在莲花荡周边的农田全都进行了流转,流转以后进行了精准施肥,减量施肥,种植有机水稻的发展。”

  

  如今,莲花荡核心区域的千亩农田经流转后,打造成生态农场,包含有500亩有机稻田、200亩有机蔬菜等。除了生态种植,当地还玩起了新花样,“轻点鼠标种庄稼”成为现实。在农场的物联网展示中心,工作人员邵敏驰饶有兴致地介绍起大田暗藏的物联网“奥秘”。农场大田设置有50个墒情、肥情监测点和4个小型气象监测站。

  

  “我们使用到了水肥一体机,水肥灌溉,还有作物生长检测,还有一些传感器,比如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然后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每个农户都可以在这个手机上植入这个平台,可以通过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一些数据,然后还可以根据这个曲线分析,看到每天的温湿度变化。”邵敏驰说。

  

  如今,每年6月至10月,稻田中便铺开新的“画卷”,彩色稻米种植出各种动物式样;11月,结束水稻收割,地里便会种上紫云英、红花草等肥料植物,翌春就会绽放成一片花海。随着莲花荡水质从劣V类转为三类,莲花荡的名声也越来越响,这样一片“后花园”打开了乡村振兴村级协同发展新思路。近日,莲花荡环荡路基本完工,这条慢行道不但缩短了村与村的距离,还将村级的资源与莲花荡有机串联成一体,探索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田园风光与现代风情相结合。目前,依托莲花荡农场的带动效应,周边三洞桥村、定溪村、周墅社区等正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村级文化资源挖掘,龙窑文化园、莲花荡农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太湖绿道等景点已串点成线,架起了小镇生态旅游发展雏形。

  无锡广电宜兴融媒体中心:杨明 潘敏杰 周乐阳

标签:
责编:廉昕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