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资讯 > 正文
最美人物丨藏族学子亲热地喊他“阿爸”——记泰州市大泗学校援藏教师钱维胜
2019/10/16 14:4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我至今忘不了老师您对我的鼓励,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谢谢您,我亲爱的阿爸钱老师!”今年教师节前夕,结束五年援藏生涯返乡任教的泰州市大泗学校副校长钱维胜,收到了在北京燕化中学西藏班就读的女孩旦增妮珍写来的一封信。

  原来,旦增尼珍家住西藏边远山区,家有姊妹三个,她梦想考上内地的高中,可家里负担不起。就在她准备辍学时,得到了钱维胜的资助与激励。在信中,旦增妮珍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让钱维胜心生温暖。

  “阿爸,回去都还好吗?教师节快乐,我们想念您!”援藏回乡两月有余,钱维胜说他经常收到一些藏族学生发来的信息,眼前总是浮现出藏族孩子纯真的脸庞。今年43岁的钱维胜皮肤黝黑、两鬓渐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5年前,他主动申请并通过选拔,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三度援藏五年坚守,他用挑战生命极限的顽强意志,守护着藏区孩子的求学梦,陪伴藏区学子在求知路上踏实前行。今年8月,钱维胜被评为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去年6月还被评为“中国好人”。

  

  难舍拉萨,一个八千里之外的“家”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钱维胜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

  1995年,19岁的钱维胜从泰州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高港大泗学校教初中语文,很快就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成为学校骨干。钱维胜是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人。2014年8月,他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

  从长江下游奔赴雪域高原,钱维胜在作出这一选择前也有犹豫:年迈多病的父母怎么办?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怎么办?思虑再三,钱维胜毅然决定: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告别家人,钱维胜来到八千里之外的拉萨,高原反应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十指发紫、嘴唇干裂、头痛欲裂,两天没睡觉,三天吃不下饭。医院检查发现,他患有颈椎病和脑部血管痉挛症,这些病症在高海拔地区会加重神经疼痛。那阵子,钱维胜甚至留下了遗书,也想过放弃。“可诗人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决定咬牙坚持。

  初入西藏,藏族孩子的热情淳朴给钱维胜留下深刻印象。可上完第一节课后,他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课堂上,学生互相递东西、喝水、吃东西、做小动作……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不能用汉语顺畅交流与朗读,上课不知道记笔记,也不知道课后还要完成作业。

  钱维胜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只有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合乎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在不辞劳苦地听完藏族老师50多节课后,他调整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慢慢步入正轨,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在学校综合检测和拉萨市中考中遥遥领先。为带动师生共同进步,钱维胜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汇编了多套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让更多师生从中受益。他还多次面向地市级开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多次在培训活动中辅导帮扶青年教师。

  倾情奉献,坚守在援藏支教最前线

  2015年5月,首批援藏任务即将结束,钱维胜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老师,您像圣洁的太阳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有您在我们就觉得孩子有了未来,我们家长恳请您能留下……”信的下面是学生和家长密密麻麻的签名。他看完满脸热泪,最终说服家人,留下来继续援藏。

  

  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钱维胜在雪域高原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坚守着,常常是药不离身。2016年5月,他被藏区的野狗咬后引起严重湿疹,痒得整宿睡不着,即使这样也没有离开过讲台。

  转眼到了2017年5月,第二轮援藏任务又将结束。这次钱维胜没有犹豫,“我感受到藏区家长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对校本教程开发和相关课题研究还没有完成,如果就这样离开,心有不甘。”

  

  援藏期间,钱维胜负责初三两个藏文班的语文教学,同时还兼任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一天要上5、6节课,双休日、节假日也几乎不休息。有时上课太累,感到心脏不舒服,就吃下两颗速效救心丸,继续上课。

  五年来,尽管身体大不如前,可钱维胜在藏区倾情支教的成果越来越多。在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拉萨站分赛中,他辅导的5名学生闯进决赛,荣获西藏自治区团体一等奖;2016年,他辅导的学生又包揽赛区前三名。2017年中考,他带领学校语文组取得拉萨地区中考均分第二名。

  钱维胜的真情付出,赢得家长与学生的尊敬。一些家长会拎上自酿的酥油茶来学校,倒满热乎乎的一杯敬上。学生罗布次仁说:“钱老师就像阿爸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他是我们所有学生的阿爸!”次旦曲宗这样写道:“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将来我也要做一名像您一样优秀的老师。”

  2016年感恩节那天下午,钱维胜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写满了祝福感恩的话:“阿爸!感谢您对我们的不离不弃!”“阿爸!您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待他转身细读这些文字时,孩子们一起唱起《感恩的心》,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

  全家总动员,援藏路上他并不孤单

  一人援藏,全家奉献。钱维胜去西藏支教后,照顾家庭的重担都由妻子吴红琴一人扛着。儿子在离家二十公里外的泰州中学上高中,丈夫不在身边,吴红琴不是没有怨言。可她深知,丈夫在西藏更不容易。

  自从儿子考上大学后,吴红琴便辞去工作,去拉萨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钱维胜集中精力钻研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维胜每天回家都疲惫不堪,经常斜靠在沙发上吸着氧就睡着了。”吴红琴对丈夫很体谅。

  在援藏的日子里,钱维胜最挂念的还是年迈的双亲。父母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母亲一发病就疼得床上打滚。每当想起,钱维胜不禁泪流满面。

  2016年8月6日中午,钱维胜的母亲因病住院,急需做手术。可第二天就是他们集体出发进藏的时间。母亲不同意开刀,她不想耽误儿子的进藏日程。最终,在众人一再劝说下,母亲被推入手术室。那一夜,钱维胜在病床前彻夜未眠。母亲劝他说:“儿啊,你去吧。妈没事的,工作要紧!”第二天早晨,在母亲的催促声中,钱维胜背起行囊奔向远方。

  钱维胜的父亲今年70岁,说起儿子去西藏支教,老人满脸自豪,“家里困难肯定是有的,可他是共产党员,就要听党的话,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父亲眼里,钱维胜非常孝顺,每个礼拜都会从拉萨打电话问候父母。老两口对儿子更是牵挂不已,“听说他去西藏第一年经常被送去住院,儿媳妇又不肯告诉我们,后来我们知道了都很心疼。”

  在拉萨支教的五年,钱维胜在痛与快乐中把真情留在雪域高原,用奉献和坚强在藏区写下生动的教育诗篇。在他援藏的最后一年,送别最后一批毕业生时,同学们一起为他送行,献上了签满全班同学姓名的哈达,师生相约10年后再相会。那一刻,他又一次泪眼朦胧。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实习生 杨雨萌

  图片提供:泰州市高港区委宣传部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