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扮靓水环境做活水经济彰显水效益 泰州姜堰“河长制+”打造生态幸福河
2021/02/28 19:17  泰州日报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甸河村66岁村民丁为国将一面绣有“科学治水惠民生 水清岸美百姓赞”的锦旗送到泰州市姜堰区水利局,表达全村村民对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治理工程的满意和谢意。

  丁为国家住白南河河边。白南河长1.4公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老通扬运河)的重要支河之一。丁为国说,小时候,他看到的白南河,水清见底、鱼虾嬉戏。不知何时,白南河遭到破害和污染,河坡坍塌、淤积严重、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每到夏季臭气熏天,沿岸居民苦不堪言。去年7月,姜堰区整治白南河,铺设污水管网4.8公里,封堵排污口36处,清理垃圾杂物1500吨,拆除违建10处,绿化护坡6500平方米。如今的白南河“脱胎换骨”,重现碧水清流。

  “河通了,水清了,岸绿了,农业灌溉也不成问题了。村民们每天晚上到河边散步赏景,呼吸新鲜空气,心情舒畅了,精神也好了,别提有多幸福!”丁为国笑得十分开心。这是姜堰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河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姜堰区创新实施“河长制+”模式,全面治理区域水环境,大力发展“水旅游、水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形成示范叠加效应,持续擦亮“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的水韵姜堰新名片。

  数九寒冬,白米镇拜官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忙着栽植榉树、乌桕树、黄金柳、桂花树等苗木。放眼望去,沿河两岸的护坡绿化已初露芳容,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姜堰区以“河长制+生态治理”模式,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投资数亿元生态治理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单塘河、东方河、龙叉港、十字沟、尤北中心河、庄心河等区镇村骨干河道,因地制宜采取清淤疏浚、护坡绿化、水土保持、拆坝建桥、水系沟通、水景美化等措施,再现清流绕村景观,打造了一条条人民满意的生态幸福河。

  时下,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淤溪镇周庄村每天迎来不少游客。村民们感慨地说,村庄掀起旅游热,河长制工作功不可没。淤溪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境内河道总长近400公里。淤溪镇率先践行“河长制+乡村旅游”模式,全域治理扮靓每条河流,深度挖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周庄村的垎田文化、旅游资源,开辟农夫集市、漂浮菜园、垎上渔场、沙滩冲浪等特色景点,精心打造千垎田园景区,塑造了以水道为主线、景观为节点、游船为串联的垎岸文化,成为游客向往之地。

  下一步,姜堰区将放大周庄“河长制+乡村旅游”的典型效应,以河长制为载体,做活水文章,深度挖掘里下河地区特色鲜明的民俗底蕴和文化传承,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河长制+脱贫攻坚”是姜堰又一大特色。在周山河张甸镇河垛村段,只见3名工作人员身着橙黄色救生衣,乘着自动化保洁船,清除水里的杂草和漂浮物。“河湖美了,咱们也有了稳定收入。”61岁的低收入农户周稳山是张甸镇推广“河长制+脱贫攻坚”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据了解,这种模式以治水护水为支点助力精准脱贫,推动河长制与脱贫攻坚同向发力。去年,张甸镇成立专业河道治理管护公司,先后吸纳13户低收入农户从事河道保洁、绿化管护、生态放养等工作。目前,该模式已在姜堰区形成链式示范效应,全年定向扶持低收入农户144户,河道疏浚与保洁实现产值482万元,生态管护总收益逾1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农户收益、公司效益多赢。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