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姜堰这个老区乡村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描绘致富“三原色” 意“气”风发奔小康
2020/08/06 14:05  新华报业网  

  “精神得到洗礼,味蕾也得到满足。”近期慕名到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旅游的王先生收获满满,参观了苏维埃文化主题公园,尝到了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维财猪头肉,“还拎了几盒真空包装的给家人尝尝,下次要带小孩一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蒋垛镇地处黄桥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原泰县地区第一位党员和第一个党支部,也是苏中地区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和红十四军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该镇放大自身优势,加快产业融合,蹚出“三色”致富新路子,鼓起老区乡亲“钱袋子”。

  厚植红色资源,革命老区人气旺

  红色是蒋垛人的精神原色。该镇激活红色基因,在集镇中心扩建苏维埃文化主题公园,修缮全省唯一的苏维埃政权纪念馆,建设区级综合型党员组织生活馆,《红色苏维埃的荣光》《铭记先烈初心 传承红色基因》等精品党课被推介面向泰州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观摩。

  随着苏维埃政权纪念馆入选泰州市红色教育1号线路——“第一个红色政权”专区,慕名前往蒋垛乡村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带动袖珍菇、猪头肉、茶干、烧饼等土特产“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老区乡亲依托旅游业,吃上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做优绿色品牌,生态农业名气大

  蒋垛镇近年来推行生态、有机、绿色的种植之路,结合土地流转,实行经营集约化、规模化,采取“合作社+农场主+农户”等模式,将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让乡亲从“田头”尝到“甜头”。

  土地提质增效,村民收入也稳步提高。在洁粮菌菇务工的村民马志平对自己的收入颇为满意:“光是土地租金,每年收益3000多元,平时帮忙打打零工,一天还有百十块,活儿也轻巧。”

  以许桥村为例,该村实行“田头党支部”和“互联网+农产品”的产销模式,南粳9108大米、扬美草莓、洁粮菌菇、康陈葡萄、合鑫桑葚等农业项目遍地开花,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农人”陈华荣介绍:“绿色农产品不仅注册商标‘堰春’,更是搭上‘电商专列’,端到了长三角大城市人群的餐桌上。”

  穿上蓝色工服,小康路上底气足

  “既当农民,又当‘蓝领’,成了村民们的新时尚。”蒋垛镇许庄村村主任葛晓英说,本地农民找工作不再跑远处、打小工,而是在家门口当起技术“蓝领”,成为拿工资的上班族。

  2019年许庄工业园区新入驻三家企业,该镇党委政府决定“十村出资”建设标准厂房,形成以共建厂房为载体的“租金+就业”的脱贫模式,促进村企共同发展,各村享受厂房租金达到14万元,企业吸纳村民300多人就业。

  来自许庄村的村民景春红,在家门口的锦耐新材料公司做操作工,每个月工资四千五,周末还能打理家里的三亩田,稻麦两茬轮番种一年,能有几千元的收入。“近期还在姜堰城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谈起现在的生活,她嘴角上扬,充满信心,“腰包越来越鼓,劲头也越来越足,今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通讯员 于驰宇 张晨 陈鑫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