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民间手艺人本色表演 《远去的吆喝声》叫响泰州凤城河夜市
2020/08/03 13:1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8月2日晚,6位农民身着古铜色服装,脸上涂着古铜色油彩,分别挑着铜匠、箍桶匠、皮匠、篾匠和修锅匠的担子,拿着弹棉花的弓和棰,亮相泰州凤城河夜市,引来众多市民围观。

  当晚气温在36度以上,这些农民穿着表演服装,冒着酷暑,从柳园评书评话博物馆前开始表演,沿途挑着老行当的担子,来到柳园停车场、三水湾夜市、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博物馆前,共进行了4场表演,所到之处,引起轰动,逛夜市的市民与游客纷纷围拢过来观看。

  “修锅哟!箍桶噢!弹棉花呀……”这些多年前民间手艺人挑担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当晚在凤城河夜市再度回响。谁能想到,一副担子、一串吆喝,走过了多少村落街巷,穿越了多少时光岁月。

  其实,吆喝是当年手艺人招揽顾客最便利的方式。所幸,这渐渐远去的吆喝声,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2018年,经泰州姜堰区溱潼镇农民周桐忠的反复打磨,创作了曲艺表演唱《远去的吆喝声》,并找来溱潼湖西、湖滨等村庄曾经做过手艺人的农民,分别在其中担任角色,本色表演。

  今年76岁的表演者顾传宝说,他们6人都是经历过吆喝声年代的老人,能很好演绎那远去的声音。顾传宝在表演唱中扮演铜匠角色,他笑着说,“过去有句俗语,铜匠的担子,挑到哪里,响到哪里。现在我们表演的《远去的吆喝声》,演到哪里,吆喝到哪里,唱到哪里,深受市民喜爱。”他自豪地说,许多地方都邀请他们去演,2018年,《远去的吆喝声》获得江苏省群众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奖”。

  “小小刨凿拿手上,箍桶本是圆料行。长桶圆桶高脚桶,扎实耐用又登样……”箍桶匠唱起这首他当年的老本行,原汁原味,旋律悠扬。这些水乡溱潼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用质朴和真情,演绎出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记忆与传承。

  从上海来泰州旅游的高老伯说,看了这些地道老手艺人本色表演的《远去的吆喝声》,觉得格外亲切,唤起了他的怀旧情结、乡愁记忆。泰州市民王根陵说,《远去的吆喝声》再现了我们小时候身边传统手工艺人的场景,是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手艺的怀念和追忆,更是呼唤有关部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

  通讯员 沈杰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