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在这里,好人是一道最美风景 泰州用“好人文化”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2020/04/23 17:58  泰州新闻网  

  从坚守乡村讲堂19年、义务辅导数千学子的退休教师马如松,到寻访亡父前妻登门认亲、27年尽心侍奉感动乡邻的孝子朱惠泉,再到创建“扶贫志愿者协会”、关爱贫困学子“退而不休”老干部胡宏根,以及捐髓又捐钱、为白血病患儿注入“生命火种”的70后医生姜元军等,姜堰区大伦镇的“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激活了更多人心中潜藏的道德情感,潜移默化之中,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在泰州姜堰区大伦成为一道最美风景。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镇通过“深挖掘,把典型树起来;广宣传,让好事传千里;建机制,让好人有好报”,全镇上榜的市级以上“好人”有5名,30多名村民被评为“大伦好人”,全镇“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好人文化”已深植民心,引领着大伦乡风文明。

  “好人榜”张榜后,吸引了不少村民。

  “好人”评选培育向善沃土

  上周,大伦镇响堂村一季度“响堂好人”如期公布在村委会门口的美德善行榜专栏内,3位村民榜上有名。

  “看看,我就说小露这孩子心眼好,肯帮人,一定能被选上,这不,被我说中了吧?”76岁的村民于元吉拉着邻居吴宝和的手凑近榜单,一个劲地指给他看。

  小露名叫游露,今年34岁。去年一天傍晚,他发现有位老人掉进了自家西边的一条小河里,随即跳下河将老人救了上来,自己却差点陷进一人深的淤泥里。游露是个热心人,平时,左邻右舍有事需要帮把手,他总是一喊就到。一个月前,村里发动大家推选一季度“响堂好人”候选人时,于元吉和邻居们将游露的名字填报上去,果然光荣上榜。

  60岁的缪埭村村民缪应根这次则被推选为镇级“大伦好人”。他是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自力更生的他办起了一家砂轮作坊。尽管生活不易、收入不多,仍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年来,他每年都悄悄地赶到镇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鱼肉等年货和生活日用品,却从来不肯留下姓名。此次疫情期间,他带着女儿来到镇里捐款,被敬老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认出,此事才被“曝光”。一季度末,他被推选为“缪埭好人”后,又参加了“大伦好人”的评选并入围。他的事迹还被印制到《防疫英雄谱》宣传册上,送到了每村每户。

  采取推荐加自荐的方式,由村到镇逐级推选,定期通过群众自评、代表互评、村镇两级审核等程序,保证评选的公正、透明,大伦镇“好人”评选已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

  “评选分层级,荣誉不分级。”该镇党委副书记钱忠信说,通过深入开展“最美人物”“十行百星”“美德善行”等系列“好人”评选活动,不断深挖典型,大伦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美德善行好人,先后有2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江苏省年度人物,1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2人获评“感动泰州”十大人物,2人获评泰州市“十佳乡贤”等荣誉称号。两年来,还有30多名村民被评为“大伦好人”,全镇15个行政村里的“村级好人”超过了100人。

  “好人现象”催生“涟漪效应”

  近年来,大伦镇“好人现象”的道德光源,不断点燃乡村引人向善的精神火炬,散发出强而有力的精神力量。

  响堂村村民吴有余与“中国好人”马如松从小就认识,每到寒暑假,他就送孩子去马如松的辅导点上课,身边的典型时刻感染着他。去年起,他闲暇时不再打牌、钓鱼,主动参加了村里的“老娘舅调解队”,哪两家因建房、修路发生了矛盾,哪家婆媳不和吵吵闹闹,只要听到,他都会赶过去帮着调解,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不到双方握手言和绝不“收兵”。他还积极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主动铲杂草、清扫路道,一分钱报酬也不要。去年底,他被评为“响堂好人”后,村里给他送来牛奶、水果等慰问品,还送给他两张戏票,请他过了一把“戏瘾”,他感动得连连说“当好人真好”!

  在这里,道德典型可以享受“明星”般的待遇。

  “为营造‘好人有好报、德者更有得’的氛围,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好人队伍中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好人的优待礼遇政策,调动大家争做好人的积极性。”钱忠信说,这些措施包括发放荣誉证书、优先从好人家庭中推选“十星文明户”等。对于“党员好人”,则在党员考评中加分。对于家境不宽裕的“好人”,除授予荣誉称号外,还有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子女入学结对帮扶、低保五保优先办理等激励措施。此外,各行政村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细化了奖励措施。

  “吸引好人加入,宣传也很重要。”钱忠信说,除开设美德善行榜等专栏外,他们还通过电子显示屏、村广播、微信公众号、农民讲师团等,多形式、多载体、全景式宣扬各级好人的先进事迹,编排了小扬剧《烛影摇红》、群口快板《党的十九大开得好》、表演唱《党群架起连心桥》、舞蹈《共筑中国梦》等文娱节目定期演出,组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通过“好人文化”的滋养,在全镇掀起了“学习身边典型、人人争做先进”的热潮。

  “好人文化”助推乡风文明

  大伦镇地处革命老区,1940年,新四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共大伦区委和区公所。多年来,这里民风淳朴绵长,文化积淀深厚。

  “好人集聚在大伦,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召唤。”该镇党委书记王玮说,近年来,大伦镇通过进一步厚植“好人文化”,推崇崇德向善,一些不文明现象逐渐消失,民风陋习得到扭转,“好人文化”正在不断构筑起大伦乡村文明实践的道德高地。

  对于这种变化,响堂村支部书记王珠凤深有体会。她说,以前农村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响堂村也不例外。个别村民甚至因有人骑车碾压到自家青菜,一言不合就会大动干戈。现在不一样了,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有事好商量。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一些小事不再斤斤计较,只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身边的榜样多了,谁做个‘落后分子’,都会感到不好意思,也会给村集体脸上抹黑,哪个也不愿意这么做。”

  据介绍,响堂村已连续3年被评为大伦镇考评综合奖,以及姜堰区“无矛盾上交”“无群体事件”等“六无村”。2018年,该村还被授予江苏省和谐社区称号。“村里的好人越多,我们的荣誉牌子就会擦得越亮。”王珠凤说,这些牌子,全村1886名老百姓,没有一个不珍惜。

  据悉,为进一步放大“好人效应”,拓展“好人文化圈”,该镇还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打出“好人文化”“乡贤文化”两类特色资源名片,以“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为引领,先后成立了“夕阳红”“小青苗”“青益大伦”等10多支志愿服务队。该镇打造的“马如松工作室”和“崇实课外教育”专题项目,引导了一批退休老教师加入公益服务。如今,该镇的“微爱公益 助力青春”“防疫攻坚 志愿同行”“爱汇大伦] 益路相伴”等特色服务品牌已深入人心,“好人”人数与日俱增。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