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在路上
2021/10/09 16:12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三天之后的11日,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将在昆明召开。本次大会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把全球的目光投向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

  目前,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23%,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的约1/4且覆盖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建成1.18万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扩繁和迁地保护初步摆脱了灭绝风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守护多样生物,你我都是参与者

  1992年6月5日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至今已近30年,共有196个缔约方。COP15要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了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的愿景,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以造福地球和人类,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重视、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维持一个健康的地球,并为所有人带来必要的惠益。同时,要设立到203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国际社会对“昆明峰会”高度关注,将其与“巴黎峰会”相提并论,并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视为“昆明协定”,寄予厚望。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也应当都是参与者。我们不仅要支持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也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善待自然环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努力。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

  踏上新征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更多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将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中国将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

  作为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我国正积极组织和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和磋商,力争达成平衡体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兼具雄心和务实、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新阶段。未来,我们要以COP15为契机踏上新征程,以科学助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环球时报)

  微言大义:

  @iBingo:大熊猫铁子,你降级了!

  @菜菜kana: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自然太美啦!

  @在谷底也要开花:保护珍稀动物,人人有责。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完达山一号”,一路“象”北,大熊猫“降级”……关于珍稀动物的新闻频频刷屏,这在充分展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富成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在路上。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