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两弹一星”精神:撑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1/09/20 10:11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也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工业发展刚刚起步。面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党中央确定了国防尖端科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纷纷从海外归来,参与祖国建设。

  1958年4月起,我国开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设导弹发射基地,在新疆罗布泊建设核试验基地。10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从此隐姓埋名,奋战在祖国大西北的茫茫戈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从零起步、协同攻关。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艰辛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而“两弹一星”精神也凝结成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