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文化艺术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和谐共融
2021/06/01 16:51  

  文化艺术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和谐共融

  ——读《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进程、演进规律与发展方略》文章有感

  中俄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培育“四有”青年等方面成效显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俄建交70周年大会上强调:“70年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此刻,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及中俄建交72周年的历史交汇期,重温中俄文化艺术史,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新时代增进中俄两国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助推器”。

  文化交流与发展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有自身的特性与魅力。它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国际秩序,更需要“三牛”精神的人埋头钻研“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俄文化艺术发展方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单宏健副教授的《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进程、演进规律与发展方略》一文以时间为脉络,由表及里分别从中俄文化艺术“遇见”初期的萌发、中俄文化艺术交互共融的近现代发展、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演进逻辑和中俄文化艺术和谐共生的当代之径,探寻俄罗斯文化艺术进入中国的历程及其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影响,为今后研究中俄文化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追根溯源,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前世今生。对于早期中俄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碰撞,单教授在文章中讲到:萌发于移居、成长于交往、深化于革命。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清王朝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俄罗斯人开始旅居中国,开启了两种文化的“相遇”之旅。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的文艺作品开始大规模地在我国传播。期间,很多俄罗斯音乐界重要人士,如苏石林(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查哈罗夫教授等,在我国开展了教学、演出、交流等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画家开办了专门的绘画艺术培训机构,开展了绘画雕塑等专业教学;此外,苏联大量战争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在我国广为传播。

  伴随着异域文化的输入,我国立足国情,虚心学习,提出了“双百”方针,文学艺术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正如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近现代中俄文化艺术的发展,单教授以1958年中苏交恶和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为分界,分为1949—1958年以学为主和1989—2012年双向互动两个阶段。在这一期间,中苏文化艺术来往密切。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交流互访,建立更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机制,还是单位层面艺术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亦或是个体层面的教学与学习,无不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人类文化艺术的“天下大同”。

  孜孜以求,寻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逻辑规律。每种文化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方能总结出演进的逻辑规律,中俄文化艺术也不例外。文化交流成为政治的附庸,政治对文化的影响巨大,但文化交流对增进政治互信的作用却极其微弱。为此,必须实现中俄文化交流形式转型,由至上而下政府推动变为自下而上民间主导。经过学习、改革、借鉴与创新,中俄文化艺术主题内容逐渐由政治性转向人文性、交流空间由具体领域向广阔空间领域延伸、交流方式逐渐由单向输入向双向互动转变,文化艺术的教育功能、受众对象以及自我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交流合作,悟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路径。“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中俄文化艺术更好地和谐共生,单教授认为,第一,确保我国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地位和双方的艺术作品要能反映两国人民积极的生活面貌,以推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机制的建设;第二,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强中俄艺术人才的培养合作;第三,改变思想观念,加强正确引导,增加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互信。张中华(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中俄间日渐活跃的民间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基础,也是中俄文化交流事业蓬勃发展的可靠保证。”现在,中俄两国通过互办文化节、国家年、语言年等活动,继续深化彼此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升温。

  长途漫漫,未来可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没有休止符,仍将继续到底。单宏健教授《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进程、演进规律与发展方略》的文章较为清晰地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脉络以及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自己独到见解,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文本参考。

  徐明

标签:
责编:金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