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潮起湾区:由南向北
2021/04/17 13:5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深圳河的南北两岸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南岸,香港新界的郊外山野郁郁葱葱,几十年未有大的变化;北岸则喧闹多年,挖掘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建设着日益繁华的天际线。

  一座新城的青春活力由此迸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南岸年轻人被吸引,一路向北。

  00后王一尧2020年大学毕业后就跨过了罗湖桥,加入了深圳一家演示和动画视频创作创意平台。她的同事梁楚欣比她晚几个月入职,此前在香港工作了三年,选择深圳,她说:“这是个前景比较好的地方”。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项目2019年刚在香港落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余广滔第二年就把公司搬到了深圳,“赶上国家政策风口了”, 内地正在推行垃圾分类……

  如同深圳河中一条洄游的鱼,他们正处于一股清晰的潮流中,由北向南,由南向北。2020年,仅深圳前海,这股潮流就携带着5164名香港籍人才而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潮流仍在不断壮大。

  图说:4月16日,广东省深圳市前海世贸大厦,2000年出生的香港姑娘王一尧坐在公司的落地窗边接受记者采访,窗外是前海深港合作区的繁忙景象。临近毕业时,她发现凭借兴趣选择的文化类专业在香港就业前景不佳,就通过网络找到了深圳的这家开发动画视频创作平台的企业,开始从事喜欢的美术相关工作。她说,愿意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在这家名为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创业企业里,像她一样来自香港的年轻人还有30余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逐梦

  余广滔的选择是出于梦想。

  硕士毕业后,他在香港租了一块田地开有机农场,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觉得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硕士生要来当农民?但他的想法是清晰的:创办一家社会型企业,为环保与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农场坚持了一年,最终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素关闭了,但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梦想。2013年,余广滔无意中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地球上每个人拥有40吨昆虫,如果昆虫蛋白质能够替代传统肉类蛋白质,全球粮食危机有望真正解决——后来,用昆虫生物技术来处理有机废物的创新成了他公司的核心技术。

  有了技术后,如何产业化是摆在余广滔面前的难题。“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再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所以北上深圳,很早就在我们的规划中。”

  余广滔对深圳很熟悉,谈起这座过去的小渔村如今的发展,他也只能惊叹一声“深圳速度”。这些年,深港融合逐渐加深,他来深圳考察过多次,想了解清楚政策后就进军内地。

  图说:4月16日,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余广滔接受记者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020年9月,深圳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当年12月,余广滔就在深圳成立了库基生物(深圳)有限公司,“即使有疫情,这事也得加速了,对于我们初创公司来说,早一天就是机会。“

  余广滔把公司地址选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里在香港创业青年圈子里很出名。“梦工场对我们港人的政策很聚焦,前海管理局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效率很高,上午注册下午便拿到了公章,这种效率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他说,自己很喜欢深圳,现在正在了解子女的入学政策,准备让太太和孩子也一起来深圳。

  王一尧大学时学的是艺术相关专业,就业时却遇到了烦恼,“香港金融、保险业很发达,但文化艺术类工作很少。”由此,一河之隔的深圳成了她追梦的梦工厂。

  这名年轻人在深圳感受到的是活力和朝气,公司里随处可见的小贴画、周围激情工作的年轻同事、崭新的高楼和宽阔的办公地……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这一点。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我想继续待下去”。

  未来

  南岸的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深圳。

  梁楚欣记得,2018年前如果想在深圳就业得办一张就业证,医保、公积金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无法衔接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她有诸多担忧。

  后来,一切都变了。为便利香港居民北上就业,前海于2018年3月率先推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深港融合逐渐加深后,为吸引港澳青年来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比如,2020年,前海管理局就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港澳青年到前海发展,提供就业创业、租房、交通等各方面的补贴。

  图说:4月16日,前海世贸大厦,梁楚欣接受记者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梁楚欣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香港,她和父母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因为寸土寸金,所以房间很逼仄”。现在她自己租住着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间,因为政府的补贴,每月的租金仅需要2000元。

  她很喜欢宽阔的空间,过去,她总觉得被高楼大厦团团围住,“看不见太阳”,而深圳带给她的是“舒心”。这样的“舒心”还体现在便捷的网购和移动支付上。

  余广滔多次提及“深圳速度”,此前,他应邀录了一个纪录片,向香港青年展现自己在内地创业的经历,“希望更多的香港青年走出来,看看这边的环境”,他说,“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这些年,梁楚欣感受到深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她说,现在,两地正在打造1小时生活圈,这样的资源整合,一定能让大家共同繁荣。她期待着繁荣的未来,大家融合在一起,“港人和内地人不想有区别,我们本来就没有区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4月16日电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