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苦甲之地”捧引洮水把梦圆
2021/04/10 14:44  新华社  

  水,是生命之源,更关乎一方百姓的生存与发展、脱贫与致富。

  翻开陇中旱塬的历史长卷,仿佛大自然在这里只留下了两个字:干旱。

  这里大部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河谷纵横,支离破碎。纵然有洮河、渭河、泾河等黄河支流穿过,但水低地高,生活在山上的百姓吃水困难。

  陇中百姓流传的花儿民歌,也在诉说缺水之苦:“尕鸡娃没叫者起来了,一桶水背回者天亮了。”

  “小时候放学,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拎着水桶去村东头的水沟排队刮水。”56岁的陇西县焦家湾村村民景映山依然记得与水“抗争”的艰苦日子,等大人们忙完地里的活,有时候水桶还刮不满。

  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的村民在引洮工程一期的自来水还未到达家中之前从村里唯一的水源往家里担水。(新华社记者范培珅2014年12月28日摄)

  缺水的故事讲不完。干旱缺水成为陇中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最大制约。

  引水上山,方解陇中之渴。旱塬几代人翘首以盼。

  可引水上山,哪有那么容易?

  陇中旱塬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合部,这里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1958年,甘肃曾启动过引洮工程,但因当时技术、经济等条件所限,被迫于1961年停工。

  时隔近半个世纪,2006年再度上马的引洮工程一度因含水疏松砂岩地质构造,导致施工隧道涌水、涌砂,竣工期限一再延后。

  一项数据可表明引洮工程之难:长达110.47公里的引洮总干渠,超过87%是隧洞。

  0:02

  / 3:11

  困难挡不住建设者的步伐。

  “涌水,我们就用抽水机昼夜不停地往隧洞外抽水;涌砂,我们就用冻结法,把水砂变成冻土,一步一步掘进。”回想过去,曾参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6号隧洞施工的胡建斌仍然激动不已。为了赶工期,很多工友和他一样,在工地上连续度过了6个春节。

  49岁的胡建斌是定西市渭源县上湾镇常坪村村民,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招工时,他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当时工资一天只有25元钱,不足外出务工收入的三分之一。“但一想到小时候看见村里老汉到几公里外挑水,心里就过不去这个坎。”胡建斌说,这种记忆挥之不去,也是他坚决到引洮工地上的最主要原因。

  在工地上,最担心的是落石。胡建斌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沿线多是高山深沟,时常有风化的山石砸落。有一次他前脚刚刚离开工地居住区,就有乱石落下,砸坏了他的配件箱。

  就在这样复杂、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引洮工程却始终保持施工零死亡。“安全生产、保质保量,这是我们‘引洮人’在建设中最基本的要求。”胡建斌说这话时特别坚定。

  2014年12月末,陇中旱塬百姓企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终于通水。

  这个甘肃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了陇中300多万人的吃水问题。

  引洮工程一期试通水,甘肃省定西市内官营镇内官村农民李炳章用碗盛出干净透彻的自来水。(新华社记者范培珅2014年12月28日摄)

  “通水那天,村里鞭炮齐鸣,不少人喝醉了。”景映山说,当时78岁的老母亲舀了一碗洮河水,轻抿一口,喜极而泣地说“这水真甜”。

  通水改善了陇中百姓的吃水环境,更重要的是引来了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的“活水”。

  过去只养了一头耕牛的景映山,如今成了焦家湾村的养牛大户。“目前存栏6头西门塔尔母牛和6头育肥牛。”景映山咧着嘴笑着,如今一年收入差不多10万元,去年家里还在陇西县城买了套楼房。

  “牛喝水厉害着呢,一头牛一天要喝50斤水。”景映山说,不过他再也不担心水的问题了,而是琢磨着如何再扩大养殖规模。

  焦家湾村是陇中旱塬的一个缩影。在定西市渭源县,引洮水种出了产自南方地区的金丝皇菊,把昔日穷山坳变成了“鲜花乡”;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引洮水让旱地变菜地,旱农变菜农……

  “引洮人”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继续激励着陇原人们接续奋斗。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胡建斌被当地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聘任为技术员。从建设者到守护者,胡建斌至今仍守护在引洮工程沿线。他与“引洮人”的故事还感染了他的3个孩子,“如今大女儿在当地水利水电工程局工作,还有两个孩子在甘肃省内的水利水电学校学习。”胡建斌咧着嘴笑着说。

  水通了,关键是用好水资源。

  这两年,曾因缺水闻名的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建起了1100亩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繁育马铃薯种子。

  “引洮水为旱塬‘解了渴’,但节水农业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基地负责人李聚东说,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项目支持下,他发展起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农业。现在,一亩马铃薯种子的产量比用大水漫灌方法增产了30%以上。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走过6个春秋。从“苦焦”到“甘甜”,从“排队刮水”到“产业活水”,陇中旱塬正展现勃勃生机,孕育希望。

  记者从甘肃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2015年8月启动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0月建成通水,届时将彻底解决甘肃六分之一人口饮水问题。

  文字:王朋、张睿、任延昕

  摄影:范培珅、郎兵兵、马希平、陈永刚

  视频:张睿、郭刚、王朋

  海报制作:贾磊

  编辑:王薇

  新华社国内部、摄影部、音视频部、新华社甘肃分社、新华网甘肃分公司联合出品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