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普氏野马重归准噶尔盆地20年
2021/04/10 13:34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清晨7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饲养员高守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扫喂草平台、清理马圈粪便、配比精饲料,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要观察马粪。“马粪的形状、颜色、气味能直观地反映普氏野马的健康状况。”高守勤说。

  普氏野马是拥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目前全世界仅存2400余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捕猎和环境问题,普氏野马曾在原生地准噶尔盆地消失。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要负责野马重新引入、繁殖和野放研究。目前,中心有野马477匹,其中野放种群267匹、半散放种群113匹、圈养种群97匹,是世界上野马数量最多的野马繁殖基地。

  “野马体型骨骼短小粗壮,额毛少,鬃毛短而直立,而且每匹野马脊背至尾基上部有一条较窄的黑褐色脊线。”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指着一匹野马标本,向记者介绍起来,“野马和家马看起来很像,但是区别很大,它是一种荒漠类大型野生动物。”

  研究中心成立于1986年,在引进24匹野马的基础上,成功繁育了6代760匹野马,野马放归试验已取得探索性成功,成为我国物种重引入的成功典范。“2001年,27匹野马被放归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首次野马野放试验的尝试,普氏野马终于回归原生地准噶尔盆地。之后,陆续有16批次110匹野马放归野外。”杨建明说,研究中心计划今年野放20匹野马。

  研究中心的饲养区是核心区域,面积有220余亩。在饲养区的观马平台,记者看到,饲养区分隔了12个马舍,每个马舍按照科学组群的方式进行分群。“为了让野马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设计了9000亩的散放大围栏,野马可以在更广阔的环境里适应大自然,最终让它们回归野外。”杨建明说。

  为了顺利实施野马放归野外计划,研究中心从去年开始加强野马放归前的装运训练。每年野放时,需要将野马运输至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提前进行装运训练,以增强野马对运马箱、起吊、路途颠簸及鸣笛声的适应,降低伤亡风险。

  “通过在通道和量身打造的运马箱内投放饲草诱使野马进入,让野马慢慢熟悉并适应运马箱。”高守勤说,这也是饲养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训练之后,就能消除野马对运马箱的恐惧感。等野马能自由在运马箱内穿行后,再进行起吊、运输等环节。

  “挑选野放的野马需要参考4个因素,包括谱系关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健康状况。”杨建明告诉记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野放的成功率。

  近年来,研究中心通过开展普氏野马对环境适应性、饲草料变化的适应性和抵御疾病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圈养野马遗传多样性和活力。同时,研究中心不断扩大野马互换交流的国际合作。2005年,研究中心从德国引入了6匹雄性普氏野马,2012年又成功向蒙古国输送4匹雄性普氏野马,改善了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了其遗传多样性、改善了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状况,对于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繁殖率、成活率及抗病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野马归野仍面临着难题。“研究中心最初引进的24匹野马已过繁殖黄金期,其余种马都是自繁野马,近亲繁殖问题日益突出。其次,野马的生息地经常受到人畜干扰,再加上保护区内植被稀少,监测设备落后,马群生存难度加大。”杨建明说,2500匹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种群,繁殖是物种得以延续下去的唯一手段,“今年,我们计划进口一套液压装置保定栏,给野马做保护性固定,这样方便野马的体检、打号、疾病治疗等,最重要的是解决人工授精的难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耿丹丹)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