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5G+工业互联网,为建设制造强国赋能提速
2020/11/22 18:36  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坐上操控台,眼前的屏幕实时显示码头堆场上集装箱的位置,动动手柄和按钮,集装箱就装卸好了。

  在宁波舟山港,做同样的工作,工人以前需要爬上高30米的龙门吊,在工作间一坐8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每天三班倒。而利用5G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后,港口装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有望降低50%,工人“从桑拿房走到了空调房”。

  5G商用超一年,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类似场景正在许多行业上演。

  图源:大会主办方

  “我国充分发挥5G赋能工业应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100个,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成果。”11月20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介绍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最新成绩。

  他表示,我国已建设5G基站近70万个,终端连接数突破1.8亿,“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过程中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制造强国关键支撑

  “在上海商飞,制造大飞机的材料是复合材料,要保证质量,过去靠老师傅的眼睛,现在用高清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直接传到后台,监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现场举例,他表示,机器人不仅能提高生产质量,也能承担很多危险的工作。

  “华为公司预测2025年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和103个机器人协同工作,也就是说,到2025年每100个工人里就有一个机器人。虽然只是1%,却具备几十个工人的生产能力。”邬贺铨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而5G+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强大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指出,智能制造也为5G+工业互联网开辟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工业互联网作为一项赋能技术,20%的市场在消费端,80%的市场要在产业端,智能制造和数字中国是5G应用的蓝海。

  持续探索应用场景

  “行业之间痛点难点不一样,基础不一样,要实现的路径也不一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她提到,目前在应用推广过程中难以形成一个快速的、跨行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先聚焦于垂直行业的共性问题,实现各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源:视觉中国

  她表示,未来的5G+工业互联网还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真正把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发挥出来。

  “5G+工业互联网是新兴事物,当前应用场景还不够清晰。”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同样表示,“建议各地各部门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进行梳理,针对应用场景联合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实践,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现在围绕5G的装机项目超过5000个,像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等等,已经形成代表各个行业共性的刚性的需求,这些需求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肖亚庆表示,当前,领先企业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应用范围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不断延伸,覆盖行业和领域日趋广泛,已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等一系列应用成果。

  创新推动快速发展

  目前,5G+工业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技术积累、产业支撑都有待加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强调,要攻克工业互联网“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基础体系建设,“目前在应用和顶层考虑得比较多,但基础芯片、操作系统和协议等很多还受制于人,需要夯实基础。”

  此外,他特别强调制度创新,包括金融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系统推动5G+工业互联网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对5G设备、网络优化都会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持续地结合场景进行创新。”胡厚崑说,比如把5G网络布局在井下,所有的基站必须经过防爆改造,把发射功率控制在6瓦以下。再比如如果给一个钢铁厂的车间提供5G支持的远程控制,在一个200到300米的车间里,要部署到10个左右的5G基站,钢铁厂的金属设备特别多,在这样高密度基站的基础上,怎么解决基础信号反射的问题,解决干扰的问题,都要通过创新去解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原主任史炜强调,5G+工业互联网的重要路径是打通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鸿沟”,重点是优先选择智慧矿山、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钢铁、智慧港口、等作为突破,营造大环境、大基础、大生态和大链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5G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新型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并以此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