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原观察丨“打造雁阵”与“打破雁阵”
2020/10/17 22:36  河南日报客户端  

  □刘婵

  “雁阵模式”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大意是指亚洲各国通过产业转移,形成有梯度的产业分级,各自形成比较优势。

  产业转移梯度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政策引导所致,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这个经济现象。做好“雁阵模式”产业承接,无论是对区域经济,还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因为,只有基于产业发展的GDP增长,才健康、才具有可持续性。产业不仅仅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产业活力必然带来巨大的人口流入,其所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化建设,才具有源头活水,从而形成产业、投资、消费的良性经济增长。

  产业转移形成“雁阵效应”,推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在河南已成现实图景。兰考县产业园引来欧派、索菲亚、大自然等一众品牌,在家居产业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卫辉市打造百威英博啤酒、宝钢集团制罐、厦门合兴包装等为支撑的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及包装产业链完整。主导产业成规模、抢滩产业制高点、塑造产业合作新格局,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南工业增长主引擎、结构调整加速器、转型发展主抓手。

  在河南说起产业转移,自然绕不开富士康。就像一只“领头雁”,富士康周边集聚起庞大“雁阵”,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紧紧围绕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招商引资,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目前来看,这是真正意义上产业重心发生转移的案例,实打实的运营重点和中心转移到了内陆省份。而对于绝大部分内陆地区,产业转移能够争取的极限,就是总部在北上广深杭的大公司,把一部分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转移到别处,但这些公司的运营重心仍然是在发达地区沿海省份。

  于变局中开新局,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迎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利于走出产业转移“引进―落后―淘汰―再引进”的后发困境。内循环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完整的国内产业链,这就涉及产业分工、人力、土地、税收等产业转移问题。雁阵之中,头雁起着引领、导向的关键作用。但新格局下,创新、科技、数字化等被视为又一次城市洗牌的命门,至于谁能够“打破雁阵”胜任新的头雁,需要找到发力点。

  产业转移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过程中“挑肥拣瘦”考验地方的战略眼光和发展雄心。一方面要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努力实现产业升级,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承接模式。更重要的,要有引领先进产业的志气,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机会。当一个产业兴起时,即使是沿海一线城市,也未必占据多大的优势,因此内陆城市在新兴产业集中投入,可以从跟跑实现并跑乃至超越。武汉市持续10年对新型芯片支持和投入,才有长江存储这个全国最大的存储器研发和制造项目落地,吸引大量一流半导体人才聚集。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也呈现出优势和新兴产业项目多的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6大新兴产业项目193个。

  总之,产业转移不是厂房、生产线简单的“空间转移”,不是让内陆城市被迫做“接盘侠”。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新发展理念上谋出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办法,才能让转移成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