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山东惠民:产业在门口 脱贫不用愁
2020/09/29 14:55  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9月29日电 题:山东惠民:产业在门口 脱贫不用愁

  新华社记者邵琨

  今年40岁的王希胜一大早骑上电动车,来到山东惠民飞佳食品有限公司上班。

  王希胜是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马北村人,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孩子生活,后来在干活时右手臂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

  精神的创伤,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垮了这位庄稼汉。一段时间里,他过着不管不顾、整天醉醺醺的生活,靠政府救助度日。

  “那时候,闺女问我要几元钱买本子和笔,我都拿不出来。”回想起曾经的那段日子,王希胜很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没钱给她,孩子就在一边哭,可我真的是没钱。心里很难受,有时候就去邻居家借20块钱。”

  后来,姜楼镇党委委员左登俊多次到他家中走访,与他唠家常、帮助清理卫生,鼓励他要乐观自强,抓住扶贫政策的机会,依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为了帮扶贫困户,姜楼镇召开“汇聚企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用工双选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平台和就业机会,每半年开展1次爱心企业与贫困户“用工对接”活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2017年4月,王希胜顺利应聘到距离家不到1公里的惠民飞佳食品有限公司。

  飞佳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国龙说:“他上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个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姜楼镇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主阵地,想方设法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目前,姜楼镇有70多家企业、4个扶贫加工车间,吸纳了近200名贫困人员就近就业。

  在姜楼镇茂盛化纤有限公司,田家集村贫困户田秀华正忙着加工绳网。“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既能照顾我生病的丈夫,也能接送孩子上下学。”田秀华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上学不花钱,丈夫吃药维持就可以了,自己上班每月能挣1000多元,生活能过得去了。

  姜楼镇党委书记姚先亮说:“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姜楼镇通过产业扶贫,不仅让贫困户收入增加了,而且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有了稳定的收入,2018年,王希胜顺利脱贫。现在,他以前欠下的外债快还完了,家里买了洗衣机和冰箱。工作之余,他还侍弄着7亩多土地和家里的小菜园。看到王希胜的变化,马北村村民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姜楼镇的贫困户还享受到“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政策帮扶。在王希胜家里,他开心地对记者说:“看看,这个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政府帮我闺女置办的,我一分钱不用花。”

  如今,姜楼镇又引导脱贫户学习电商技能,对有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直播教学、普及电商知识,让脱贫效果更牢固。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