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创造更多机会助贫困户脱贫
2020/08/10 12:52  经济日报  

  为贫困地区创造致富机会,各地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评判。实践证明,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脱贫。扶贫困户一把,必须做到雪中送炭,及时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找到影响其致富的“拦路虎”。“一户一策”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小康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的外来媳妇杨红娟深知这一点。

  近日,笔者跟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采访时得知,杨红娟是从甘肃天水嫁到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的。她个子不高、身形单薄,竟跟着丈夫去工地搬砖头、去超市卸麻袋,干重体力活。可两人起早贪黑,累得脱层皮,一年到头挣的钱也只够一家人糊口。她想做生意,却攒不出启动资金,只能一年一年耗着。

  她不是懒、不是笨、不是不想努力,就是缺了机会,缺了能够扶她一把的人。直到2019年5月份,喇嘛板村引进了北京三河希森马铃薯种业基地,让村民们种植马铃薯,由公司回收。镇上又为贫困户提供免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杨红娟争取到了机会,承包了两座大棚。她认真听从专家指导、自己摸索,连下雨天也坚持到大棚里护苗。到了年底,两座大棚为她增加了2万多元收入,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她又利用院里的彩钢房开起了小卖部和小吃部,努力奔小康。

  在全国各地,一定还有更多像杨红娟一样的“贫困户”。他们从未放弃努力,在收入微薄的艰辛劳作中积蓄力量。他们吃得苦、有期待、愿意奋斗,面对一点希望,也愿意付出十倍、百倍的汗水。这股不服输、不认命,誓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斗志,就是走向美好未来最重要的内生力量。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现在还没摘帽的贫困地区往往资源贫瘠,信息匮乏,没有一伸手就能得到的致富机会。群众要想拔掉多年来的穷根,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

  为贫困地区创造致富机会,各地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评判。实践证明,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脱贫。大多数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能力和渠道获取致富信息。他们更依赖政府、相信政府的判断。所以,推广哪类脱贫产业,地方政府必须精心挑选,千万不能跟风。

  虽然土豆听起来不洋气,但乌兰察布市的气候干燥、沙地绵软,适合种植土豆,引进马铃薯种业基地是合适的,订单式农业也能解决销路问题。反之,如果没有摸清当地条件,跟风上一些热门、网红产业,忽视了转化渠道,致富行动就容易“烂尾”,需要警惕。

  扶贫困户一把,必须做到雪中送炭,及时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找到影响其致富的“拦路虎”。不可否认,有的贫困户缺乏进取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但更多人是因为找不到致富好门路而灰心丧气,或者找到了门路但缺少资金,英雄被一文钱难倒。杨红娟就是这样的典型。七台镇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圈定了这些口碑不错的贫困户,发现了资金这个“拦路虎”,并用专项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难题,使杨红娟和其他贫困户有了脱贫的支点。

  现实中,每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不完全一样,“一户一策”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因病致贫的要考虑治病,缺少劳动技能的要加强培训,缺少资金的要想办法帮着找钱,“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要先扭转观念。总之,致富路上的堵点在哪里,这家人脱贫摘帽的发力点就在哪里。党和政府应该为愿意奋斗的贫困户创造奋斗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