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科技“赋能”脱贫攻坚 深圳打造“科技扶贫”特色品牌
2020/06/02 10:44  经济参考报  

  粤东贫困县河源市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公司自使用“物联网+区块链农产品溯源”平台后,公司的茶叶销量从过去每年几千斤提升到2万多斤,价格也从60至80元/斤增长到100至120元/斤,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大幅提升。

  这一收益来自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与高科技公司宝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的“区块链+精准扶贫”平台,目前已有近百家农业企业和农场主进驻平台,发放的产品溯源二维码有30多万份。

  深圳是我国科创新城,如何发挥全国科技“高地”优势,“点亮”脱贫攻坚战中的科技之光?多年来,一轮又一轮在受援地一线开展扶贫工作的深圳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不仅带去了深圳“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情怀,更带去了深圳的科技能量,打造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扶贫”品牌。在科技“赋能”之下,受援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迈向现代化,当地产业的“造血”机能日益增强。

  科技助攻:刷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科技给传统畜牧业带来巨大改变。在深圳精准帮扶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精准+长效、生态+科技”帮扶模式中,牦牛改良项目“对症”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牦牛的品种弱化老化问题,引进了全国最适合帕米尔高原的牦牛品种,在塔县推广牦牛人工繁育、适应基因筛选等技术研究和试验,成为塔县发展牦牛产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此前引进实验的70头牦牛,现已成功繁殖了30头牛犊,人工授精技术组织培训了100多人,开展人工授精两千多例。此外,新引进的牦牛育肥屠宰生产线,还让特区人品尝到了高品质的塔县牦牛肉。

  在贵州毕节,恒大集团计划投入22亿元,帮助毕节建设6万栋蔬菜大棚,40万亩蔬菜大田基地,30万平方米育苗中心和61处储存及初加工基地。在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恒大集团广泛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解决了工程性缺水问题。高大上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也助力毕节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了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

  有了高新技术“助攻”,受援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加速向现代化转变。除了技术上的革新,深圳企业还引导受援地农产品走高端路线,以质取胜。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农场,深圳市农科集团采取资金扶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市场包销等形式,支持察隅农场种植铁皮石斛等高端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预计每年增收20万元。在察隅县,援藏工作组还投入150万元援藏资金扶持打造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东红”“金艳”两个营养价值更高的猕猴桃品种,销售价格是普通猕猴桃的两倍,产值每年达200多万元,可带动100多人脱贫致富。

  科技引领:增强产业“造血”机能

  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增强受援地“造血”机能,是实现“真脱贫”的核心保障。深圳抓牢产业共建“牛鼻子”,立足受援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自身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互惠互补的产业共建之路。

  在新疆喀什,深圳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助力喀什构建起富有特色的“科技园+产业群+金融扶贫+公共平台+专业服务+综合配套”全链条“双创”生态体系,为喀什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能。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现已入驻企业170余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机构)22家;打造深喀双创基地,引进北斗、华为-喀什大学智慧工场、古城创客空间等孵化机构,加速南疆科技产业腾飞;引进喀什安德光电科技等科技企业,开展牦牛基因改良、光伏电站等项目,夯实当地产业基础,改善当地生活面貌。

  为了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的河源、汕尾两市,深圳市走出了一条科技与产业帮扶紧密相连的路子,互惠互利的产业共建模式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深圳科技重地南山区与粤东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科技联手,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动工建设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按照“总部、研发在南山+生产基地在河源”的模式,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项目。

  在汕尾,产业共建的科技标签同样显著。记者从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了解到,近两年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共建产业园区坚持“重大项目、高端技术产业、规模集聚项目”三优先原则,着力引进投资10亿元、3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并创造性地推出了“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汕尾研发+汕尾生产”“政府投资+企业生产”三种产业共建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特色招商等四类招商活动,引进的企业总数和投资总额均较上一轮大幅攀升。科技产业共建正撑起汕尾实体经济脊梁,成为拉动汕尾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科技加持:为脱贫攻坚战装备新“武器”

  作为国际性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对前沿技术保持着高度敏感,并尝试将更多先进而实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嵌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装备新“武器”。

  针对贫困村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新技术对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农业产业进行集中展示和精准管理,打造了河源首个“精准脱贫智慧管理平台”,2019年秋天已经投入使用,用科技“点亮”脱贫新路径。

  受援地山清水秀,如何让当地的“绿色”农产品走出山门?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是深圳又一科技扶贫“代表作”。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引入了阿里巴巴“村淘”、 腾讯“为村”、中国移动“岭南生活”等涉农电商平台,在帮助村民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也为拓展当地农产品销路提供渠道。

  在贵州毕节市,电子商务同样成为实现经济“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深圳在当地援建了电子商务开放实训基地,基地总投入347万元,包含电商文化体验中心、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模块,能同时满足近200人实习实训。深圳还将打造毕节市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目前已建成1953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进一步助推“毕货出山”,助力脱贫攻坚。

  科技教育:

  “扶智+扶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科技扶贫,深圳将“扶智”“扶志”相结合,在科技观念、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教育上开出新花、结出新果。

  除了连接信息、连接财富,腾讯“为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连接情感。“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认为,“乡情”失联制约着农村的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为村”项目借力当地村庄使用微信公众号和交流群评选低保一事,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开发了“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民手机里的精神家园。记者发现,在“为村”里,与村庄相关的服务事项,例如党务、村务等公开信息,都可以实现在线查询。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标本兼治,教育是根本之策。为了赋予更多贫困孩子一技之长,深圳各帮扶部门联手深圳技师学院、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深圳携创技工学校等职业技能学院,积极开展受援地青年技能培训教育,通过就学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自2011年至今,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共向贫困地区派遣支教老师20余人次;先后对广东汕尾、贵州黔南、湖北郧西、广西百色等地区对口招收贫困生1200多名,目前已有254名扶贫生毕业,其中138名留深工作,15名自主创业。

  自2016年以来,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新型学徒制”班,面向广西河池、广东河源等地招收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联合培养企业紧缺的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人才。“新型学徒制”培养学制3年,目前已举办了4个新型学徒班。深圳技师学院院长李滔介绍说,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学生毕业即可入深户,提前就业,提前脱贫。这一智力扶贫模式入选“2019年人社扶贫典型事例”。(记者 李晓玲)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